一、探索数字化时代新闻传播之路
自2017年起,吉林网络新闻媒体发稿开始,吉林网络新闻媒体发稿之后,新闻传播的优势,发生了大的变化。如前文提到,当报纸媒体生产的报网两微一端产生的时期,人们几乎就可以同时获取互联网新闻媒体的新闻媒体的讯息,而互联网新闻媒体获得信息的方式有两种:电视、互联网。报纸新闻媒体主要是供用户选择内容的,而网络新闻媒体则是供用户选择新闻的,所以新闻媒体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演化成了“技术+媒体”的竞争。
但从目前的发展历程来看,新闻传播已经呈现出了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以“即时性”为基本特征,根据受众所需,灵活地向受众传递信息;二是以信息量为主要特征,传播范围广泛,受众接受性强;三是以新闻量化为主要特征,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新闻传播的量化化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闻传播的需求,报纸媒体可能与受众共用“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传播方式,以“服务”受众。
1.报纸媒体服务“即时性”优势
报纸媒体是继电视、互联网之后,首次进入大众视野的综合性媒体。从报纸起家,到发展历程,从信息内容的生产与分发到新闻传播的“实时性”发展速度非常快,给人们提供了最为方便的信息获取途径,从而满足了读者对于传播介质信息的需求。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报纸以文字、音频等各种介质向读者提供信息,包括多种传播媒介,包括新闻、广播、电视、报纸、户外、互联网等,实现了实时性、即时性与全球性的结合。
从舆论环境角度来看,报纸通过各种媒介,向受众提供的信息是“每时每刻”的。从传播规律来看,报纸可谓是各种媒介中最为快速、广泛的,并与其他媒体相互依存,产生一种循环系统。报纸的公信力相对于其他媒介较强,影响力较大。同时,由于报纸是政府主导的大众媒体,且有固定用户群,因此政府对于各类信息的收集占有率相对较高。
传统媒介的功能是“自我发声”,受众被动地接受新闻,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传播,而互联网时代,由于媒体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受众对于各种媒介的选择自由度更高,互联网技术为受众提供了全新的信息渠道和传播环境,吉林网络新闻媒体发稿:探索数字化时代新闻传播之路
4月21日,甘肃滨海新区研究院院长潘红旗致辞,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潘红旗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当今时代新闻工作的主要经验总结中,非常正确地把握数字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明确了传播新方向,表明了我们在新闻传播领域所要拥有的和应该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这次的采访中,潘红旗也谈到了自己的理解,她说,在数字化媒体发展的过程中,媒体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要有新的“主旋律”,建立起受众的全媒体生态系统,更加全面地获取网络信息,更加贴近网络受众,更加开放地融入网络互动传播方式。
比如,网络直播呈现出了“手机微信”和“网络直播”的“全屏直播”。作为网络直播的一种,手机直播呈现出与电视不同的亮点和特点。其中,在直播画面上,红色、蓝色、黑色为常规画面,红色部分凸显“党”和“家”的温暖;红色部分,红色部分则显示“真实”的历史沧桑。在整个直播画面上,每个视频都采用同一个主题,共同呈现“我为民作”、“依法治网”、“和谐共赢”的精神,传递出一个“一个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但是,观众从手机上收看新闻时,在屏幕上滚动播放的时长很短。新华社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提升了“全屏直播”的时间和频率,做到“全天候全时段直播”。
“全屏直播”所覆盖的互联网媒体尤其是网络新闻网站上的短视频网站,为提高平台上的流量,从而扩大宣传效果,“全屏直播”还利用“网络直播”的优势为众多的视频网站平台提供“全天候直播”服务。
由于“全屏直播”的优势,许多用户对“全屏直播”的高关注度感到满意。
但是,网民对“全屏直播”不满意的情绪主要表现为:对“全屏直播”产生的负面影响还比较大。
网民有关“全屏直播”的抱怨没有一个响亮的,是对“全屏直播”的反映,这也就为“全屏直播”的回应时机争取到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