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两会2019年发稿综述
1.梳理疫情期间媒体产业投放的新动向
2.梳理媒体产业链发展脉络
3.梳理政策主体关注的行业与产业
4.梳理媒体行业新发展趋势
5.梳理行业发布文章与媒体资讯
在2019年的全国媒体发稿中,大家从内容建设到外部信息发布,均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
整体呈现为以下两个现象:
一是中国媒体融合正整体升级。媒体融合主要是在两会报道中全面体现。中国媒体融合正整体升级,将媒体和行业的技术升级与思想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包括媒体融合、市场融合、产业融合等。近年来媒体融合在发展中形成了比较显著的特色。
二是媒体融合正在“去中间化”。从全国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来看,媒体融合主要表现为“去中间化”,即媒体不能把信息传播的导向变成生活,不能把信息生产的导向变成生活。我们从发展实践中可以看出,媒体融合正在“去中间化”。媒体融合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去中间化”,即媒体不会把信息传播的导向变成生活,也不会把信息生产的导向变成生活。“去中间化”指的是“化新闻为生活”,即媒体把信息传播的导向变成生活。
三是媒体融合正在“去中心化”,即媒体与生活生产的导向不变,媒体可以在媒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将变成生活。媒体融合的结果是,媒体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媒介融合的几点应对策略
目前,新媒体对于媒介融合的作用还比较小,真正实施的还很少。根据一些调研报告,现在我国许多电视台都在提倡将音频、视频等,整合到自己的媒体中,更多的新媒体已经开始运营。媒体融合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这方面,如何从营销的角度思考新媒体营销策略,如何将其与传统媒体整合,如何用新媒体将信息传播的导向变成生活的方式,这已经成为媒体融合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技术带来信息传播的改变,媒体传播将由单向走向双向,甚至消费者与媒体之间的互动会更加频繁。以往,电视媒体以第三方为传播对象,受传播渠道、节目形式等因素影响,无法去真正实现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回顾与展望:两会2019年发稿综述
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疫情发生的频率加快,使传统意义上的防疫组织面临挑战,各类相关政务服务、政府机构等压力凸显。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后,《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建立“亲力亲为、无负担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在各行业抗疫工作中发挥作用。这是两会上的首次“民生”新闻发布。而“新基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应用模式的提出,代表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一轮新机遇。
两会召开之后,人民网、央视网和腾讯新闻等中央媒体也纷纷转发头条,“政府工作报告”备受好评。但两会召开期间,各类新媒体依然秉承“新闻先行、焦点先行、新媒体先行”的原则,旨在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发展方向。
一、疫情发生背景:主流媒体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面对新冠疫情,中央主要新闻网站率先做出了有力的处置举措,加大了政府和社会的协调力度。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闻等主流媒体以“关注+推送”方式,开展积极正面的报道。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在网上积极活跃,号召各方面为抗击疫情服务,推出《下一阶段中国新闻媒体发展规划》、《全国性新媒体发展试验区战略》等深入报道,人民日报在专题发布和栏目设置上保持高度集中。中央电视台新闻不仅让人民看到了党报的声音,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据了解,《疫情调查报告》、《民生调查》、《中央大数据报告》、《“社区调查”》、《“社情民意调查”》等网络问政系统先后启动,反映问题,解答问题。指导各部门积极配合,全面整合,帮助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网上舆论阵地。中央电视台新闻等权威媒体积极响应,对网络报道和新闻报道进行及时跟进,内容独到、表达方式扎实、评论严谨、客观、公正,覆盖面广,受众感受良好,长期居新闻网站前列。
一个新闻网站首先要了解自己网站定位和栏目,其次要不断探索和发展。
以互联网为平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提供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