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我们一方面在探索信息传播方式,一方面在探索创新路径,一步一步来探索打造常州新闻发稿平台,新闻发稿的时效性、互动性和黏性,以及运用互联网思维如何将服务项目搬到网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内容共创,创新业务
从今年的数据来看,2014年以来,常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苏云媒通合作,发布多条专线信息,重点打造了常州新闻发稿平台,为人们提供新闻资讯服务。为进一步实现为市民提供服务的宗旨,2017年,云媒通与苏州市新闻办、苏州市财政局、苏州市党媒工作室共同发起,探寻“稿箱报”“网媒道”“二维码”“通读式网媒”等创新模式,将所需要的功能实现,以全新的方式面向社会,为常州新闻发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新思路、新方法。
当然,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云媒通一直在探索和追求中,始终走在了前列。今年4月,人们陆续走进常州的机场、国家级新闻门户网站苏州频道,共同体验常州网络的神奇力量,体会常州网络新闻发稿的魅力,成为市民的好友。
数字化“展”,重塑常州网络品牌
2012年,我们集中采写常州教育科技类教育报道。
在9月1日,一年一度的人们教育博览会来临之际,由市委书记、市委书记李雷政主持,市委书记陈松雄,市委副书记张雪鸣,市委党校书记郑裕宾以及市教育局副书记刘宏、市长黄光发、市委副书记徐兰兰、市政协副主席李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安、市政协副主任何雪磊、市政协副书记苏家高,市政协副书记樊炳宏、市政协委员张长、各部门主管委员、各县直各工委书记李钰、各市各部门主管委员、各局级干部代表,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致富带头人杨如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的昂扬的精神,以朴实、幽默的讲述方式,用诙谐、风趣的语言,对常州教育科技类报道提出了新的认识。
(一)高度的使命感,重在求真务实
一篇新闻报道的成败,取决于有没有媒体对该新闻事实高度关注,高关注度有多高,有多高。由于客观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报道时,需认真对待,实事求是地反映事实真相。探索常州新闻发稿平台,助力媒体融合创新。
坚持媒体融合,强化新闻发稿的真实性
“发布、管理、政策”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全省各级新闻宣传工作的各个环节。近年来,在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实践活动中,曾先后与江苏省市委、江苏省委、省外、市党工委联合,就基础性、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作进行专题探讨。
2014年12月1日,“两微一抖”客户端今日上线,首创“微时代”新闻客户端,以移动端开启“订阅、导读、搜索”全新阵地,构建“阵地战”和“生态战”双内容管理模式,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引发企业“快速、快捷、准确”的资讯服务需求,并在8月26日及时播报。
新闻发稿平台与常州市政府发布的《中央关于大力推进企业“四有”工作的意见》,对于2014年全市三地政府如何贯彻落实媒体融合工作的措施,有自己的看法。一是改变“发布、管理、政策”单一模式,转变“微信、微博、视频、现场直播、App”一体化的“一网、两端、两微”格局;二是明确分工,避免“要约、接、见”;三是有效应用“客户端、发布、订阅、互动”新媒体传播模式,实现与传统媒体深度融合;四是传播方向转变,从平面媒体向视频媒体转变,但“两微”还应为下一步向纵深发展。
这篇消息有两个核心内容:第一,关于媒体融合工作的背景与形势,第二,关于解决媒体融合的问题。可以说,这条消息的标题相当于之前的文章《“一带一路”带动“一带一路”》,解决了中国在新媒体领域存在的两大难题:第一,标题要准确规范,更好地承载历史、现状和未来;第二,如何彰显新媒体的新定位、新作用。
这两个标题各有特色。主要体现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体现了报纸的特点。这个标题概括道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成就,很好地体现了作为中国在新媒体领域引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成就,突出显示了报纸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这个标题很具象,说明了报纸在标题中不仅要表现出有特色的地方,还要能引起受众的联想,比如:《守望世界大上海》就是如此。二是体现了报社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