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事件营销的决定性要素有哪些
1、企业品牌
例如:通过市场调研,洞察我司品牌在当地的知名度,依据结果分析提出提升我司品牌知名度的有效策略。一个品牌代表着信誉和忠诚度,决定了公司能否成为顾客消费的首选,是影响公司客流量和成交率的关键因素。一个品牌的优劣可通过两个要素来衡量,即知名度和好评度。连锁店应分析影响知名度和好评度的因素,明确这方面工作应聚焦的目标。
2、店面面积
例如:在店面面积固定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展台布局、商品的陈列、空间的运用间接的拓宽店面的实际销售面积。(需确定店堂布局的最佳方案)连锁店应分析销售与面积的关系,单店应分析自身单位面积产出。一般情况下,连锁店的销售与面积是成正比的,连锁店在使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更充分的利用现有面积,有效利用中庭、过道、楼梯等场地以及收银台、休息区等区域墙面,最大程度的进行商品、礼品展示和广告宣传,合理运用公共服务区为销售服务,变相的增加商场有效面积。寸土寸金,把每一寸面积、每一寸空间都变成销售、展示、宣传的阵地。
连锁店管理中心应分析全国门店整体面积与产出曲线和连锁店中不同楼层相同面积对销售产生作用的差异,了解全国各个门店销售与面积及楼层的关系。
3、店面位置和地段
位置和地段的核心问题是交通,可采用直通车等多种形式予以解决。在方便顾客购物的同时也能充分体现我司的服务,拉近连锁店与顾客的距离。
4、硬件设施
我们是商场,不是超市,营造一个优良的购物环境,让顾客不只是购物,还要享受休闲逛街。卖场布局、空调、电梯、洗手间等硬件设施决定了商场的通道、光线、休息、通风等条件。通过店面标准化的推广,优化店面硬件设施,营造良好购物氛围,从而促进人流量增加购买,在价格以外打造另一种明显的优势促成销售。
5、竞争激烈程度
人为制造相对优势,做得好的要做得更好,做得不好的要回避、淡化。竞争体现在影响连锁店销售的各个方面。每名连锁店店长都应明确以下三点:(1)同商圈竞争对手;(2)我们与对手之间这10点影响销售因素的对比与差异;(3)我们与对手竞争的侧重点。通过比较优势,宣传自身的优点,抵消对手优势,攻击对手弱点,对自身不足采取差异化营销,扬长避短,最终使消费者形成我司在对比、竞争中占明显优势的印象。
6、广告促销:
广告投放是一种常规促销手段,包括媒体促销与终端促销,“店面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店长要提高终端包装的水平。我们必须考虑广告投入和产出的比例问题,通过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分析、顾客消费习惯的分析,寻找出投入最小,效果最好的宣传手段。连锁店通过表演、展示、赠品堆码,以及灯箱、海报、巨幅、POP等手段,增加商场宣传的力度和密度,营造每日促销氛围。
7、产品品牌的种类和数量
在充分分析店面商品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调研,适当引进畅销品种,在保证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提高销售。通过对不达标品牌进行分析调整,提高单位品牌销售额,增加品类、品牌数量,从带动整体销售。
8、终端促销能力
连锁店终端促销综合表现为一线销售人员的促销能力,可以细分为单兵促销能力、柜组促销能力、品类促销能力及整个店面的促销能力,通过优化激励制度,系统规范的培训不断提高终端的促销能力。连锁店可在人员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人均销售水平和提高销售人员比例来提高商场整体销售水平。人均销售水平方面,连锁店可以通过减少销售人员非销售工作压力,熟练销售操作规范以及对销售人员促销技巧的培训来提高。提高销售人员比例方面可以通过降低非销售人员比例和培养非销售人员销售能力来实现。全员皆商:让每一个店面人员都要能促销,尤其是后勤人员,提高单兵作战能力,重点调整提高我司营业员水平,关注成交率。
9、服务水平
服务建设和提升的基本方法:至真至诚,苏宁服务,服务是朋友。站在顾客的角度来完善服务,分析顾客购物的每一个环节,核心要求是细致、认真。连锁店应从避免不良服务问题和提高顾客满意率来实现服务对销售的提升。通过分析退换货原因并加以解决,避免退换货的发生,减少即成销售的流失。通过分析服务投诉率提升顾客满意率来提升公司的品牌,形成增值。
10、价格
终端应形成这样的口号:多卖10块钱,多赚1个亿。价格因素为影响销售的最敏感的因素,采用降价的手段,在迅速提高销售量上虽然见效很快,但同时也是利润消耗最严重的一种促销方式,可以使用,但不能作为常规手段使用,作为连锁店店长,应该努力做到将价格因素转变为其他方面的因素予以解决,并通过提高每笔销售成交价实现公司更大的利润。
这10个因素不是独立存在的,对销售的影响互有交叉,连锁店要理清思路,明确每一个因素与结果之间的量化关系,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为制定工作计划的依据。只要各连锁店持之以恒,按此计划采取有效措施,朝着连锁店工作的目标迈进,最终一定能提升我们的销售。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市场营销应用分为5个部分。
一、生理需求应用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称最低级别、最基本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激励手段:提升薪资、优化工作环境、提供更充裕的休闲时间和工间休息、增强福利保障。
二、安全需求实施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亦为较低级别的需求,涵盖对人身安全、生活安定以及免受痛苦、威胁或疾病等方面的需求。
激励手段:着重于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确保员工不会失业,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防止员工因接受双重指令而感到困惑。[6]
三、社交需求实施
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归属感的需求。
激励手段:创造同事间的社交互动机会,鼓励员工建立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组织体育比赛和集体活动。
四、尊重需求实施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涉及成就、声誉、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不仅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受,也包括他人对个人的认可与尊重。
激励手段:公开表彰和赞扬,强调工作任务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的高超技能,颁发荣誉勋章、在公司刊物上发文表扬、设立优秀员工光荣榜。
五、自我实现需求实施
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为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对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的追求,故前四项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是一种派生性需求。
激励手段:在设计工作时采用复杂情况的适应策略,为有特长的人分配特殊任务,在设计和执行计划时给予下属一定的自由度。
实用案例:
掌握员工需求是运用需求层次理论对员工进行激励的关键前提。在不同组织、不同时期以及组织内部不同员工的需求数据存在差异,且经常变动。因此,管理者应定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研,明确员工未满足的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激励。
马斯洛理论将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从低到高排列。从企业经营消费者满意(CS)战略的角度来看,每个需求层次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各不相同,即不同产品满足不同需求层次。基于消费者需求考虑营销策略,不同的需求产生不同的营销手段。
根据五个需求层次,可以划分出五个消费者市场:
1.生理需求→满足基本需求层次的市场,消费者只需产品具备基本功能
2.安全需求→满足对“安全”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对身体的影响
3.社交需求→满足对“交际”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是否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交际形象
4.尊重需求→满足对产品有特殊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的象征意义
5.自我实现→满足对产品有个人判断标准的市场,消费者拥有固定的品牌需求层次越高,消费者越难满足。
在经济学上,“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获得的满意度”,也就是说,同样的洗衣粉,满足消费者需求层次越高,消费者能接受的产品定价也越高。市场竞争通常在低端更为激烈,价格竞争显然是将“需求层次”降低到最低,消费者感觉不到其他层次的“满意”,愿意支付的价格自然也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