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主张以最少的成本
获得最大的网络媒体营销效果!

东台品牌软文怎么出圈?三个秘诀让本地商家火出圈

"为啥隔壁老王的黄海海鲜馆发个朋友圈能引来500个赞,你家精心写的软文却杳无音信?"这一个扎心症结,东台的老板们每年都得问自己八百遍。上周和做东台鱼汤面的张姐唠嗑,她用了个土法子——把祖传秘方写成《三代人守着一锅汤》的故事,结局公众号阅读量直接破万,外地订单多到要临时招打包工。你看,会讲故事的软文,才算是东台品牌的流量密钥


一、定位定生死:东台品牌该往哪发力?

(敲黑板)先说个要命的误区:千万别把软文当广告单页写!参考网页3提到的"三要三不要"原则,东台商家得这么干:

1. 找准自家调性

品牌类型 主打方向 成功案例
农商品 种植故事+节气养生 富安蚕丝被的"春蚕到死丝方尽"日记
老字号 传承技艺+时代革新 三仓酱醋厂的"百年老缸说新话"
文旅景点 秘境挖掘+体验攻略 条子泥的"观鸟人私藏路线图"

2. 瞄准三类人群

  • 本地吃货:要看得见锅气(比如说实拍凌晨三点熬汤场景)
  • 外地游客:得闻得到海风(穿插滩涂、风车等东台元素)
  • 投资客商:需算得清账本(附上物流成本对比表)

3. 蹭准热点姿势
别硬蹭"淄博烧烤"这种大流量,学学网页7的套路:把东台西瓜节和《梦华录》茶果子结合,搞了个"宋代消暑甜品复原大赛",既显文化又不违和。


二、内容要下饭:怎么把特产写成连续剧?

张姐的鱼汤面为啥能火?就凭这"三板斧":

1. 故事要带泥土味

  • 开头抓人:"凌晨四点的东台菜商圈,63岁的李师傅正在..."
  • 中间埋梗:"这锅汤的秘诀,竟是三十年前打翻的盐罐"
  • 结尾留钩:"第七代传人偷偷说,明年要搞个大事情"

2. 数据要会说话
别光说"鲜掉眉毛",换成:"3斤鲫鱼熬1小时,钙含量=6杯牛奶"(附检测报告局部图)。这点网页6提到的"客观数据支撑"非常重要。

3. 互动要接地气

  • 搞个"最丑条子泥自拍大赛",奖品是滩涂挖蛤蜊体验
  • 开发"西瓜地图"小程序,让开销者自己标记甜蜜坐标
  • 拍系列短剧《东台老板的凡尔赛日常》,让老板娘当网红

三、渠道要对味:别在朋友圈自嗨了!

看一看网页2和网页5的数据剖析,东台品牌得这么布局:

1. 本地号要深耕

  • 早茶店投《早安东台》的"今日第一鲜"栏目
  • 民宿找《东台文旅》做"睡在星空下"专题
  • 土特产上《惠农网》搞"镇长直播带货"

2. 外地号要精准

  • 上海社区号推"周末高铁1.5小时鲜味圈"
  • 母婴平台讲"宝宝辅食的东台秘密"
  • 养生公众号写"中医推荐的溱东老鹅汤"

3. 新平台要敢玩

  • 抖音拍"条子泥十二时辰"延时摄影
  • 小红书搞"东台brunch打卡地图"
  • B站做《非遗手艺人》系列纪录片

四、新手常踩的三大坑

1. 故事变事故
某西瓜基地硬扯"孙悟空偷瓜"传说,被网友扒出抄袭。记住网页4说的:真实故事才有生命力,老老实实写瓜农的日常更动人。

2. 数据变魔术
海商品店吹嘘"含硒量超标10倍",结局检测报告露馅。学学网页7的"适度包装":改成"含硒量达国家富硒准则",既专业又不翻车。

3. 互动变单机
景区公众号搞"最美自拍"投票,结局只有28人介入。要按网页8的"阶梯奖励法":介入就送代金券,转发再抽住宿免单,数据才可以好看。


五、说点大实话

在东台做了五年品牌策划,发现最管用的软文往往最"土"。就像去年爆火的《董永七妹的现代爱情》,把老传说写成打工人的异地恋故事,顺带带火了永丰林农场的情侣套餐。记住啊,软文不是吹牛皮大赛,而是给外地人一个来东台的理由。下次写文案时,不妨先问问隔壁大爷:"咱家这东西,最让您骄傲的是啥?"保准比憋在办公室想破头来得实在。就像张姐说的:"我家面馆开了三十年,故事都在灶台上熏着呢,要啥文采?"这话糙理不糙,您说是不是?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直编软文营销网 » 东台品牌软文怎么出圈?三个秘诀让本地商家火出圈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