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在深夜追剧时听到那声清脆的"咔嚓"了?去年双十一预售夜,我在直播间亲眼见证乐事新出的樱花米酿味薯片5分钟卖空3万箱,评论区刷屏的"救命这一个味道好上头"让我突然意识到——这包黄色包装的膨化食品,早就不只是超市货架上的普通零嘴。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看一看乐事是怎么把薯片这门生意玩出花来的。
商品魔法:让土豆身价翻百倍的秘密配方
朋友小王上个月去上海迪士尼,居然在园区看到乐事薯片主题餐厅。你猜最离谱的是什么?98块钱的"薯片烤鸡套餐"里,那包联名款薯片成了拍照道具,最后大家宁可把鸡骨头扔了也需要把空包装袋揣回家。这事儿让我琢磨出三个门道:
- 嗅觉绑架术:新出的气泡系列打开包装就有"嘶——"的放气声,跟开香槟似的仪式感拉满
- 颜色心理学:春日限定款用马卡龙色系,光摆桌上就能让小姑娘们掏手机拍照
- 社交货币:去年中秋出的麻将礼盒,吃完薯片盒子真能凑一副迷你麻将,小红书相关笔记破10万条
咱们说实在的,现在年轻人买薯片哪是为填肚子啊?买的明明是发朋友圈的素材。乐事深谙此道,去年光靠四季限定款就贡献了全年35%的营业额,这数据是内部朋友偷偷告诉我的。
营销三十六计:把5块钱生意做出奢侈品范儿
上个月路过静安寺地铁站,看见乐事搞了个"薯片成分测验室"。透明玻璃房里,穿着白大褂的"探究员"拿着试管往土豆片上滴不明液体,围观群众举着手机拍抖音。这种骚操作背后藏着三板斧:
- 反常识定位:去年推出的减脂薯片,硬是把垃圾食品和健康概念绑一块
- 场景再造:在B站推"薯片的一百种神仙吃法",教人蘸冰淇淋、拌沙拉
- 情感绑架:今年春节广告片里,老父亲偷吃女儿薯片的情节让多少人破防
最绝的是他们的"味道赌场"谋略。你永远猜不到下个季度会出螺蛳粉味还是麻辣鸭脖味,这种开盲盒的快感让死忠粉每个季度都准时蹲新品。数据显示,每推出10种新口味就有3种能成爆款,这成功率在快消品行业简直离谱。
渠道暗战:从超市货架到虚拟宇宙
记得去年跨年夜,乐事和《原神》联名的限量款直接把服侍器挤崩了。00后们为抢二次元包装,愣是把超市货架搬空三个来回。这波操作暴露了他们的渠道新玩法:
传统渠道 | 新锐渠道 | 隐藏渠道 |
---|---|---|
商超堆头 | 直播专属链接 | 剧本杀道具植入 |
便利店冷柜 | 自动贩卖机 | 电竞比赛能量补给站 |
批发商圈 | 虚拟宇宙虚拟商店 | 航空公司定制款 |
我认识个做便利店的朋友说,乐事的地推团队会带着游标卡尺量货架摆放角度,保证每包薯片都以黄金15度角面对开销者。更夸张的是,他们在大学城搞的"薯片自习室",只要购物指定口味就送两小时自习卡,直接把开销场景拓展到培育领域。
新手避坑指南: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刚入行的菜鸟最容易犯三个错:
- 自嗨式革新:去年有品牌模仿乐事出臭豆腐味薯片,结局差评率高达89%
- 盲目追热点:世界杯期间硬蹭热度,反而模糊了品牌定位
- 渠道乱铺货:高端联名款放菜商圈卖,直接变土味代言
有个反面教材特别典型:某竞品模仿乐事搞口味革新,出了香菜味薯片。他们忘了两点——不是所有猎奇都能变流行,况且香菜党的战斗力可比薯片粉强多了,直接被骂上热搜三天。
将来战场:薯片宇宙的无限可能
最近听说乐事在筹备"数字薯片"项目,买实体薯片送虚拟NFT。更离谱的是他们在深圳开了家快闪店,用AI剖析你的微表情推荐专属口味。这让我想起他们商圈总监说过的话:"我们需要让每包薯片都成为社交芯片。"
看着办公桌上那包吃了一半的黄瓜味薯片,突然觉得这玩意儿早就不只是土豆切片。它承载着深夜加班的慰藉、朋友聚会的欢笑、还有那些说不出口的小情绪。下次撕开包装袋的时候,不妨仔细听听——那声"咔嚓"里,藏着多少商业智慧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