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公园推文为啥总像白开水?
上周跟景区宣传部的老张喝酒,他愁得直挠头:"咱家公园的推文阅读量还没门口卖冰棍的大妈朋友圈点赞多..."我翻出他们最新推文一看——《XX公园境况优美欢迎参观》,这标题跟白开水似的,谁愿意喝啊?
其实症结就出在三大死穴:没痛点、没场景、没互动。你看人家西湖去年发的《断桥残雪拍照指南:避开潮的6个冷门机位》,单篇带动游客量增长23%。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讲讲,怎么把公园的文章写成让人想收藏的"旅游圣经"。
第一招:标题要像钩子,别当老实人
问:游客刷手机时凭啥点你的文章?
对比两组标题你就懂了:
老实人版 | 心机版 | 增强点 |
---|---|---|
公园荷花盛开 | "暴雨后的荷花池,藏着莫奈都没画出的颜色" | 天气关联+艺术联想 |
亲子游好去处 | "周末溜娃新大陆:能捞鱼能野餐的免费乐园" | 痛点+福利暗示 |
去年帮某湿地公园改标题,《候鸟迁徙季:教你用手机出<生物世界>同款》这推文,转发量直接破万。记住:好标题=50%消息+50%诱惑,得让游客觉得"不看就亏"。
第二招:内容要会讲故事,别当仿单
问:景区介绍咋写成连续剧?
某市作物园的爆款推文给了答案:
- 开篇埋雷:"周三早上6点,我在樱花园撞见一群神秘老头..."
- 中间解密:"原来他们是追光摄影师,二十年拍同棵樱花树"
- 结尾留扣:"下期揭秘樱花树下的时空胶囊"
这种故事化写法,比干巴巴列景点数据强十倍。把亭子写成私奔胜地,把长椅包装成邂逅圣地,游客要的是情绪价值,不是百度百科。
第三招:图片文案要玩"大家来找茬"
问:同样的九宫格,凭啥你的没人赞?
看两组朋友圈文案对比:
普通版 | 心机版 |
---|---|
"今天来公园散步" | "发现第7张图里有彩蛋!找到的私我领咖啡券" |
"荷花开了" | "暴雨把并蒂莲冲成了表情包猜猜像啥?" |
某公园用"找不一样"游戏植入新景点,三天涨粉2000+。记住:游客不关心你的公园多美,只关心能不能晒出有谈资的朋友圈。
第四招:线上线下要唱双簧
问:推文发完就完事了?
聪明人都这么玩:
- 线上推文埋暗号:"到三号亭说'春风又绿江南岸',解锁隐藏款文创雪糕"
- 线下布景造话题:在网红打卡点放道具伞,文案写"雨天限定版拍摄神器,先到先得"
- 多次转载促裂变:"晒合照带#XX公园梗王#话题,点赞过百送年卡"
某主题公园用这招,单月UGC内容产出量翻了5倍。别把软文当广告,要当游戏线索设计,让游客自愿当你的自来水。
第五招:数据要会"报喜不报忧"
问:怎么把普通数据写出花来?
看两组数据表达:
直男版 | 戏精版 |
---|---|
"年接待游客50万" | "每3分钟就有1人在樱花树下求婚成功" |
"绿植覆盖率80%" | "市中心藏着个天然氧吧,PM2.5直降30%" |
重点不是数据多精确,而是把凉飕飕的数字变成可感知的生活场景。就像某丛林公园把负氧离子含量换算成"相当于随身带300盆绿萝",刹那引发养生族疯转。
个人血泪阅历谈
干了八年景区推广,最深的体会是:好的文案不是坐在办公室憋出来的,是跟保洁阿姨唠出来的。上次在公园厕所听见大妈吐槽:"带孩子来连个冲奶粉的热水都没有",转头我们就推出"亲子服侍站"并写进推文,当月亲子游增长40%。
还有个野路子——给不一样年龄层准备专属文案。给阿姨们写"广场舞大赛报名中",给小姐姐写"汉服拍摄免场地费",给大爷们写"钓鱼台新增遮阳棚"。千万别妄想一篇通吃,现在的游客精着呢!
最后说个冷学识:阴雨天的公园推文打开率比晴天高18%。出于大家窝家里刷手机的时间更长。下次写推文别光看黄历,也得看一看天气预报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