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半夜刷到同行老李的朋友圈:"追了三天神舟十六号热点,阅读量还没楼下早餐店开业海报高!"配图是碗泡面和一地烟头。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淄博烧烤爆火时,至少有20个品牌来问我:"新手如何火速涨粉?为啥热点总蹭不上?"今天咱就唠唠这一个玄学。
先整明白啥叫正经"借热点"
上个月某奶茶店追《狂飙》热点,硬把"老默我想吃鱼"改成"老默我想喝奶茶",结局被网友喷上热搜。这事儿告诉我们:硬蹭不如不蹭。真正的借热点得像隔壁王姐卖童装——儿童节前发"80后妈妈童年穿搭对比图",自然带出自家复古款,这才叫高级。
三大信号告诉你该出手了:
- 热搜榜前10里有跟你行业沾边的词(比如说母婴品牌碰上天价母婴室事物)
- 抖音突然冒出100+同类变装视频
- 你家客服最近总被问同一个症结
举一个实在例子:去年《梦华录》热播时,某汉服店没跟着推同款,反而讲起宋朝点茶与现代奶茶的渊源,愣是把转化率拉高27%。故此,会拐弯的软文才聪明。
新手常踩的五个坑
我整理了个对比表,看一看你中了几条:
青铜操作 | 王者操作 | 真实案例 |
---|---|---|
热点过三天才发稿 | 预判热搜提前备稿 | 某美妆品牌在泼水节前囤了30篇云南游记 |
正文硬塞热搜词 | 评论区埋梗 | 健身教练在"刘畊宏女孩"话题下晒学员对比照 |
只跟娱乐八卦 | 挖政令类热点 | 教培机构借神舟十六号讲航天员成长轨迹 |
所有平台发同样的一篇 | 微博做梗图/知乎写冷学识 | 宠物医院把禽流感通报改成"喵星人防疫指南" |
自嗨式追热点 | 让开销者产内容 | 餐厅发起"高考完最想吃的菜"UGC活动 |
蹭热点的正确姿势
上周帮开舞蹈工作室的小妹策划,正赶上某女星劈腿八卦。我们没跟风吃瓜,而是做了组"娱乐圈劈叉VS舞蹈生劈叉"对比图。你猜咋着?当天咨询量涨了4倍,还都是25-35岁女性——正好是她的目的开销者。
实操五步走:
- 定时蹲守:早8点、午12点、晚10点刷三次热搜榜(这三个时段最容易出爆点)
- 快筛核心词:用微信指数过滤掉48小时内的过气热点
- 找结合点:记住这一个公式——热点事物+反常识角度+网民痛点
- 速出内容:模板备起来!我常采用的三板斧:
- 比较剖析法(十年前VS十年后)
- 冷学识科普(全网不到1%人知道)
- 沉浸式体验(跟着主播24小时追踪)
- 埋转化钩子:千万别直接卖货!某书店在董宇辉爆火时,发起"寻找身边学识主播"活动,报名通道里自然带出课程消息
数据不会骗人(但得会看)
去年双十一期间监测了200篇热点软文编写开头,发现个邪门规律:带错误字的标题点击率高23%!比如说把"攻略"写成"工略",反而让人以为是防坑指南。不过这一个要慎用,容易翻车。
核心指标优先级:
- 互动率>阅读量(10个真实评论比1万僵尸粉值钱)
- 收藏数>点赞数(说明内容有长效价值)
- 分享语>转发量(看网民怎么安利你)
举一个反常识案例:某本地号追"二阳"热点时,故意用手机备忘录截图当封面,结局打开率比精美海报高40%。网民反馈说"像朋友发来的提醒",这波属实拿捏住了。
说点掏心窝子的话
见过最离谱的案例是卖保健品的追电竞比赛热点,硬说自家商品能增强APM(手速)。要我说,这种蹭法还不如去天桥底下摆摊。记住啊老铁们:热点就像对象,合适才可以长久。下回追热点前先问自己三句话:
- 这一个事跟我的网民有啥关系?
- 我的内容能提供新视角吗?
- 网民看完会想分享给谁?
(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上周某火锅店用"挖呀挖"儿歌教涮肉时间,居然火了...看来有些时候土到极致就是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