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主张以最少的成本
获得最大的网络媒体营销效果!

用户类软文包含哪些内容?三大维度全解析

你是不是常常刷到这样的文案——明明看着像朋友聊天,最后却让你不由得下单?那些让你不知不觉被"种草"的内容,十有八九就是受众类图文式软文的例子。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种软文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一、根基认知:网民类图文式软文的例子究竟是什么?

前年有个做母婴用品的朋友问我:"我公众号阅读量挺高,为啥转化率不到1%?"我点开他最新推文一看,通篇都在讲商品材质多高级。这就是典型的没搞懂网民类图文式软文的例子的核心:不是说商品有多好,而是说受众需要什么

网民类图文式软文的例子的三大铁律:

  • 必须化解具体场景下的痛点(比如说夏天遛娃怎么防蚊)
  • 要能引发情感共鸣(职场妈妈的焦虑)
  • 最终导向明确行动(点击领取试用装)

去年某母婴品牌做了个测验,把商品仿单式推文改写成《二胎妈妈的血泪防蚊史》,转化率直接从0.8%飙升到12%。你看,这就是懂和不懂的差距。


二、场景拆解:网民类图文式软文的例子怎么写见效?

上个月我帮一个健身App做文章优化,发现他们推文总在说"专业教练团队""科学训练体系"。后来我们改成《打工人如何用碎片时间瘦10斤》,当月新增网民暴涨300%。具体怎么操作?记住这一个"五步成文法":

  1. 痛点捕捉:蹲守目的群体的社交平台(比如说小红书"减肥失败"话题)
  2. 场景还原:用具体时间地点人物构建画面("周五加班到9点的你")
  3. 方案植入:把商品拆解成可执行的步骤(每天6分钟办公室拉伸)
  4. 信任背书:真实网民对比图(别采用网图)
  5. 行动指令:明确的下一步(扫码领周计划表)

有个做办公家具的顾客更绝,他们在知乎回答"久坐腰疼怎么办"时,把人体工学椅的卖点包装成《程序员自救指南》,评论区直接变成商品答疑现场。


三、避坑指南:不写网民类图文式软文的例子会怎样?

去年双十一,某家电品牌砸了百万做硬广,结局ROI不到竞品三分之一。事后剖析发现,他们的广告还在用"变频节能"这种技术话术,而竞品早就开始讲《南方回南天自救指南》。不写网民类图文式软文的例子的代价,你可能想不到:

潜在风险清单:

  • 网民看完就忘(消息过载)
  • 品牌失去热度(被当成凉飕飕的商家)
  • 错失精准流量(无法吸引目的群体)
  • 陷入价钱战(网民只比价不看价值)

更可怕的是隐性损失。某美妆品牌做过A/B测试,发现网民类图文式软文的例子带来的顾客,复购率比普通广告高4倍,客单价高60%。这就像滚雪球,前期不一劳永逸,后期越跑越吃力。


四、实战锦囊:网民类图文式软文的例子去哪找灵感?

上周和内容团队开会,有个新人吐槽:"每天想选题头都需要秃了!"其实找灵感有捷径,试试这三个"内容雷达":

  1. 社交平台热词捕捉器(比如说微博实时热搜、抖音挑战赛)
  2. 客服对话剖析体系(整理高频咨询症结)
  3. 竞品内容监测表(重点看评论区网民追问)

有个做宠物食品的品牌,就是靠剖析客服记录发现,80%的咨询都集中在"换粮期留意事项"。他们马上推出一系列《换粮七日观察日记》,直接把咨询量转化率增强到35%。


五、进阶技巧:网民类图文式软文的例子怎样写出彩?

去年帮一个培育机构改推文时,发现他们总爱写《名师教你学编程》。后来我们改成《从网吧少年到硅谷工程师》,报名人数当月破纪录。想要写出彩,记住这三个"魔法公式":

  1. 逆袭剧本:失败经历+转折点+现状对比
  2. 避坑指南:常见误区+严重后果+正确方法
  3. 时间胶囊:三年前的我+现在的我+秘密武器

有个做语种培训的顾客更厉害,他们把学员故事写成《和外交官做同学是什么体验》,不但阅读量10w+,还吸引来机关单位的团购订单。


本人观点时间

做了七年内容营销,我最大的感悟是:网民类图文式软文的例子不是写作,而是对话。就像你去朋友家做客,人家不会一见面就炫耀房子多大,而是先问"喝茶还是咖啡"。下次软文写作前,不妨先把word文档改成微信对话框,想象正在给具体某个人发消息。当你开始关心对方真正需要什么,文字自然就有了热度。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直编软文营销网 » 用户类软文包含哪些内容?三大维度全解析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