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打了疫苗就能少生病?
去年我邻居张叔家的小孩突发高烧,去医院检查发现是水痘。医生问起疫苗接种情况时,张叔才想起忘记带孩子打第二针疫苗。这事儿让我突然意识到,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明晰疫苗到底怎么保护我们。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一个话题。
一、疫苗到底是个啥?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疫苗定律时亦是一头雾水。后来听医生朋友打了个比方才明白——疫苗就像战事演习,让身体提前熟悉"敌人"的模样。比如说如今常见的流感疫苗,里面装的其实是经历处理的病毒"残骸",既不会让人真生病,又能激活免疫体系做"战前准备"。
最近有个挺有意思的探究发现,打完疫苗后手臂酸痛其实是好现象。这说明免疫体系正在认真"做笔记",就像咱们上学时划重点一样。不过假若不小心把疫苗存放在高温境况,这些"教化物质"可能就失效了,去年某社区医院就出于这一个缘由召回了一批疫苗。
二、接种前后的那些门道
▌什么时候打最合适?
以宫颈癌疫苗为例,最佳接种时间是9-14岁。但千万别觉得过了年龄就没用,我表姐35岁打的四价疫苗,去年体检照样显示抗体达标。
▌这些情况要特别留意
- 发烧超过38℃建议推迟接种
- 对鸡蛋严重过敏的人要提前告知医生
- 打完疫苗最好留观30分钟(我同事老李就是没留观,结局路上头晕摔了跤)
▌常见误区排行榜
- "疫苗能管一辈子"(其实乙肝疫苗保护期大概15年)
- "打完就能100%防病"(流感疫苗有效率在60%左右)
- "进口的肯定比国产好"(国产乙脑疫苗其实更适应亚洲人体质)
三、针对疫苗的五大灵魂拷问
▌症结1:为啥要往身体里打病毒?
这就得说到疫苗的"三段论"技术:要么把病毒弄死(灭活疫苗),要么让它变弱鸡(减毒疫苗),再不然就只取个病毒"身份证"(重组蛋白疫苗)。去年上市的带状疱疹疫苗就是第三种,我家老爷子打了之后,困扰多年的神经痛真的缓解了。
▌症结2:不良反应会不会要命?
先说个数据: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大约是百万分之一,比中彩票还难。上个月我家娃打麻腮风疫苗后发烧,医生教我用"梯度降温法"——38℃以下物理降温,超过38.5℃再吃药,结局第二天就活蹦乱跳了。
▌症结3:孕妇能打疫苗吗?
这一个要分情况。像破伤风疫苗孕期可以打,但麻疹疫苗就得等生完再说。我怀孕时医生特意叮嘱,接种前要做抗体检测,现在想一想真是专业。
▌症结4:疫苗里的辅料有毒吗?
听说过铝佐剂吧?其实每剂疫苗里的铝含量比一片胃药还少。再说现在新型疫苗很多都不用这一个了,比如说mRNA疫苗用的脂质纳米颗粒,听着高科技其实更稳妥。
▌症结5:新冠疫苗还需要不要打?
最近病毒又变异了,专家建议高风险人群每年补种。我丈母娘有糖尿病,去年打了第四针,到今日都没阳过,这钱花得值。
四、这些年我亲眼见过的疫苗故事
前年老家爆发麻疹,没打疫苗的孩子十有八九中招。但有一个例外——邻居王婶的孙子出于早产没及时接种,结局全家轮流照顾病了一个月。这事儿让我明白,疫苗防护从来不只是个人的事。
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社区自从推行"疫苗学识讲座送鸡蛋",老年人接种率直接从40%飙升到75%。果然姜还是老的辣,知道健康实惠两手抓。
五、说点掏心窝子的话
看着现在各种反疫苗言论,我常想起2016年的山东疫苗案。当时确实有违规操作,但后来国家立马构建了全程追溯体系,现在每支疫苗都能查到"身份证"。这就好比不能出于出过车祸就不坐车,核心是要系好稳妥带。
最近在读《疫苗史话》,发现人类最早用"人痘"防疫时,成功率才五成。对比现在九成有效率的疫苗,真得感慨科技的力量。下次带孩子打疫苗时,不妨把这当成交代给TA的"健康存折",毕竟预防永远比治疗划算。
最后说个冷学识:全球每2分钟就有1个孩子因未接种疫苗死亡。这一个数字让我后背发凉,也让我更坚定要当好疫苗学识的传声筒。毕竟在健康这件事上,多一个人懂科学,就少一份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