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主张以最少的成本
获得最大的网络媒体营销效果!

社区新闻软文怎么写?3个诀窍让居民追着看,领导直夸好

你是不是也碰到过这种情况?辛辛苦苦组织社区活动,熬夜写的新闻稿阅读量还没超市促销单高。去年我们街道办搞元宵节活动,稿件里写"圆满成功""居民好评",结局转发量还没楼下水果店开业消息多。身为在社区干了7年的笔杆子,今天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怎么让咱们的社区新闻变成居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为什么你的社区新闻总被划走?

去年给老旧小区改造写稿,开头就是"为落实某某政令,我社区开展...",领导审稿时直接画红圈:"这种开头我都看困了"。后来改成"王大爷家漏水五年的阳台终于干爽了",阅读量直接翻三倍。

社区新闻三大隐形杀手:

  • 政令术语堆成山:"推进共建共治共享"不如说"李大妈当上楼栋调解员"
  • 流程记录流水账:从签到写到合影,唯独没人味儿
  • 数据冰冷没热度:"服侍167户居民"不如"帮老张头找回走失的狗"

上周碰到个社区主任吐槽,说他们垃圾分类的稿件,阅读量还没物业催缴通知高。我一看,满篇都是"覆盖率增强15%",却没说明晰王大妈怎么带着孙女做分类手工。


标题这么写,居民追着点

去年给残疾人帮扶活动拟标题,从"关爱行动暖人心"改成"独臂老周开网店,月收入过万带徒弟",转发量直接破千。记住,好标题要像钩子,钩住居民的好奇心。

自嗨式VS走心式标题对比:

自嗨模板 走心改造
XX社区开展XX活动 七旬大爷组团教年轻人修家电
圆满完成XXX工作 三十年的漏水房终于笑了
推进XXX建设取得新成效 菜鸟驿站成了邻里情报站

有个绝招屡试不爽:把政令核心词翻译成居民家常话。比如说"适老化改造"说成"给楼梯装扶手,让老李头能自己下楼晒太阳"。


内容架构藏着黄金三秒

上个月帮城中村写治理稿,开头没写"推进基层治理革新",而是记录租客小陈的话:"在这住了三年,终于有人问我想要啥样的公厕"。这种真实声音,比任何政令解读都打动人。

四段式架构实战案例:

  1. 痛点场景:"赵阿姨家防盗门十年没换,锁眼都能塞进硬币"
  2. 行动过程:"90后社工小王磨破嘴皮,争取到惠民改造资金"
  3. 细节亮点:"安装那天下着雨,师傅踩着板凳修了三个钟头"
  4. 将来展望:"现在整栋楼的老人都有了我们印的应急联系卡"

千万别小看细节的力量。有篇稿件写"志愿者帮老人打扫卫生",改成"小刘跪着擦净马桶边的陈年污渍",第二天就有居民报名参加志愿队。


让数据会说话的独门秘方

去年人口普查时,同事把"完成98%登记率"写成"凌晨两点,普查员老马在烧烤摊找到打工的小夫妻"。这种带体温的数据,才可以戳中人心。

数据活化三招:

  • 给数字穿衣服:"调解纠纷50起"→"老孙头劝和了准备离婚的小夫妻"
  • 让表格讲故事:把改造前后对比表,换成居民手写的意见本照片
  • 用时间轴说话:把三年工作成果,做成"李大娘轮椅出行路线变动图"

记得有次写社区食堂,开头列了二十项菜价,后来改成"张奶奶每天多盛半勺红烧肉给初三学生",这篇稿件居然被家长转发到升学群。


传播裂变的隐藏开关

我们街道的亲子活动稿,去年加了"找彩蛋"环节:文章里藏了五个社区地标,找到三个就能领绘本。结局居民自发组队寻宝,还有人做成抖音挑战赛。

增强转发量的神操作:

  • 在稿末埋"社区冷学识问答"
  • 插入居民手绘的社区地图
  • 搞"老照片征集令"互动
  • 设置"找茬游戏"挑错误字

上次突发停水,应急通知里加了句"找到通知里隐藏的取水点示意图优先接水",硬是把枯燥的通知变成社区寻宝游戏。


写着写着突然想起个事。去年暴雨季,有篇防汛稿原本要写"启动应急预案",后来记录下保安老郑背着独居老人转移的细节。没想到稿件发出后,五金店老板主动捐了五十件雨衣。你看,好的社区新闻根本不是工作汇报,而是让居民看见彼此照亮的微光。下次提笔前,不妨先问问:倘使我是居民,最想看到什么故事?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直编软文营销网 » 社区新闻软文怎么写?3个诀窍让居民追着看,领导直夸好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