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主张以最少的成本
获得最大的网络媒体营销效果!

科室宣传软文怎么写?三甲医院老司机教你五招鲜

你是不是也碰到过这种情况?辛辛苦苦写的科室宣传稿,患者看了还是摸不着北,最后门诊量没涨,倒是咨询台天天接电话问"你们科到底治啥病?"去年某省级医院调研显示,63%的科室宣传稿存在"专业自嗨"症结,今天咱们就唠唠,怎么把医疗术语翻译成人话。


第一关:拟标题就像挂专家号
口腔科王主任去年闹过笑话:把宣传稿标题写成《显微根管治疗技术新进展》,结局阅读量还没食堂菜谱高。后来改成《烂牙神经别急着拔!这种微创疗法能救牙》,咨询量直接翻倍。

说白了,患者不关心技术多先进,只想知道"这病你能治不?"试试这一个公式:
痛点场景+化解方案+情绪价值
比如说皮肤科可以写:"反反复复的湿疹痒醒人?试试这种不涂药的新疗法"

失败案例 改良方案 数据变动
《腹腔镜技术临床应用》 《肚子上打三个小孔就能切肿瘤》 阅读量+230%
《呼吸内科简介》 《咳得睡不着?可能是这种隐形肺炎》 预约量+180%

第二关:说人话才可以进心门
某院心内科栽过跟头:宣传稿里满屏的"冠脉造影""PCI术后护理",大爷大妈看完直摇头。后来把专业术语改成"心脏血管大扫除""支架保养指南",门诊量当月涨了40%。

记住这三个"翻译"原则:

  1. 把"并发症"说成"要留意的身体警报"
  2. 把"适应症"改成"适合哪些人"
  3. 把"预后"翻译成"治疗后怎么保养"

你品,你细品:"糖尿病足综合治疗"改成"烂脚丫别截肢!保腿攻略在这里",是不是立马就想点开看?


第三关:数据要当病例说
骨科张护士长的妙招值得学:把"年手术量1000台"改成"每天让3个人重新站起来走路",把"治愈率98%"翻译成"100个腰突患者里有98个不用开刀"。

重点数据得这么晒:

  • 治愈率别光写数字,换成"相当于每两天填满一个病房"
  • 手术量要对比,比如说"比全市平均速度快2小时"
  • 设备参数这样写:"这台机器眨个眼的功夫就能完成扫描"

某院产科用过狠招:在宣传稿里放产房监控截图(打码版),展示从推进产房到听见哭声只要19分钟,当月建档数破史实记录。


第四关:让患者替你说话
呼吸科李医生吃过亏:自吹自擂"专家团队实力雄厚",不如患者老王头一句:"咳了三个月没停,李主任两片药搞定"。现在他们科每一篇推文必带患者自拍视频,复诊率涨了65%。

采集患者证言有诀窍:

  1. 别让患者背稿件,就聊"看病当天发生的趣事"
  2. 重点录"治疗前后的生活对比"
  3. 保留方言土话更具有真实感

比如说肿瘤科有位阿姨说:"化疗后掉头发,护士长教我戴丝巾,现在比生病前还时髦",这句话让年轻患者就诊量增强27%。


第五关:埋钩子要像开处方
眼科陈主任的骚操作:在《青少年近视防控指南》文末加了个"视力发育测试",只要输孩子生日就能预测近视风险。结局收集了3000+家长消息,转化了200多个角膜塑形镜订单。

有效果的文末钩子长这样:

  1. 症状自测表(勾选5项就知要不要就诊)
  2. 设备体验券(凭文章截图免检查费)
  3. 限号福利(每天前10名挂号免专家费)

急诊科最近玩出新花样:在宣传稿里藏了个"急救学识段位测试",答完题自动弹出挂号优惠码,这种操作让夜间就诊量增强55%。


最近发现个秘密:在宣传稿里放医护人员的"翻车日常"反而更吸粉。比如说检验科小编自曝:"上次把血糖单位搞错,被主任罚洗三天试管",这种反差萌内容转发量是正经科普的3倍。对了,某院统计发现,带实景拍摄治疗过程的推文,患者留存时间比纯文字稿多47秒,这可是决定看不看完的核心时长。

(突然想起来个事:精神科有篇宣传稿把治疗室拍得像咖啡厅,结局年轻患者比重从19%涨到38%,这届病人是不是把看病当打卡了?)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直编软文营销网 » 科室宣传软文怎么写?三甲医院老司机教你五招鲜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