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主张以最少的成本
获得最大的网络媒体营销效果!

端午节软文营销怎么做才能出圈?

你吭哧吭哧写的粽子广告没人看,别人随手发条"咸甜粽子大战"却能刷屏?去年端午节,某老字号品牌一篇推文带来2000+订单,秘诀就藏在三个字里——仪式感。今天咱们就扒开那些爆款案例,看一看高手们是怎么把端午节玩出花的。


一、五芳斋:把粽子送进虚拟宇宙

这牌子绝对是个"戏精",每年端午不整点新活浑身难受。前年搞了个《锥宇宙》科幻片,让粽子穿越时空大战AI;去年更绝,拍了个纯法语的文艺短片,巴黎大厨满世界找包粽子的灵感。你猜怎么着?年轻人就吃这套!

爆款公式老传统+新脑洞=社交货币

  • 传统元素:楚辞、龙舟、粽叶
  • 新潮玩法:虚拟宇宙、赛博朋克礼盒、全息投影技术

举一个对比:
× 普通文案:"百年工艺 匠心传承"
√ 五芳斋文案:"这届粽子会发电!咬开可以看到全息屈原"

说实话,人家早就不卖粽子了,卖的是年轻人的猎奇心。看完就想截个图发朋友圈:"快看!粽子成精了!"


二、顺丰:绳结里打感情牌

快递大佬玩文化能玩多深?顺丰去年拍了部《绳结成结》,把福建端午习俗拍出了王家卫的味道。镜头跟着粽绳绕啊绕,从奶奶给孙女系五彩绳,到异地情侣邮寄粽子,最后落点在"情结"二字上。

心机操作

  1. 礼盒设计成复古灯笼和集装箱,收到的人九成会拍照
  2. 在快递单印上"粽有千言万语,不及见你一面"
  3. 短视频平台发起#我的端午绳结挑战#

这招高明在哪?让商品成为情感载体。你寄的不是粽子,是牵挂。难怪有网友留言:"看完立马给老家寄了箱粽子,顺丰小哥送件时还说了句端午安康,破防了。"


三、饿了么:逆向思维抓年轻人

当大家都在卷传统文化时,饿了么另辟蹊径,盯着年轻人"懒得过节"的心态下手。去年那支《一通电话》绝了——拍的全是爸妈催吃粽子的唠叨,结尾蹦出句"其实他们想说想你啦"。

数据说话

  • 带方言版视频点击量比普通话高40%
  • "记得吃粽子"搜索量当天涨了3倍
  • 小龙虾粽、奶茶粽等新奇口味销售额翻番

这里藏着个反常识条理:不是说教年轻人要传承文化,而是帮他们找到不尴尬的表达方式。就像评论区热评说的:"看完默默点了两份粽子,一份自己吃,一份填了老家地址。"


四、美团:古今碰撞造梗王

要说玩梗还得看美团。早些年他们虚构了屈原收到智能手机的故事,老头学会点外卖后惊呼:"再也不用天天吃粽子!" 这脑洞,不服不行。

新旧元素混搭表

传统要素 现代改编 传播效果
投粽祭屈原 手机掉江里引发美食革命 话题阅读量1.2亿
龙舟竞渡 外卖小哥划龙舟送餐 表情包下载量200万+
艾草驱邪 推出"除螨喷雾粽子礼盒" 跨界合作品牌增5家

这种操作的精髓在于解构严肃。把至高无上的文化符号拉下神坛,变成普通人能调侃的梗。就像美团最新广告词说的:"屈原都需要点外卖,你还在等啥?"


五、房产商的"粽子金融学"

别以为卖房子的不会过节。某楼盘去年搞了个骚操作:买套房送十年粽子。听着离谱?人家文案写的是:"让每个端午都回同一个家"。

跨界打法拆解

  1. 把户型图做成粽叶形状
  2. 物业上门教包粽子
  3. 业主群发起"晒我家祖传粽"活动

更绝的是在样板间搞"粽子盲盒",抽中"黄金粽"的直接抵扣房款。诚然被同行骂"内卷",但当月成交量确实涨了30%。这告诉我们:节日营销不是拼文化深度,而是比谁更懂人性


说点得罪人的大实话

干了八年营销,我发现个规律:能破圈的端午案例,八成都在"偷换概念"。五芳斋把粽子变成科幻片道具,顺丰把快递箱做成文创商品,实质都是给老传统穿新衣服。

最近帮本地粽子厂做咨询,老板问我:"要不要讲讲我家三代传承的故事?"我直接拦住:"千万别!现在年轻人更想知道,你家粽子能不能配火锅吃。"

所以啊,下次写端午节新闻推广前,先到菜商圈转两圈。看一看大妈们怎么挑粽叶,听听中学生讨论咸甜大战,保准比翻《楚辞》管用。记住咯,文化传承这回事,得先让人笑着介入,才可以哭着感动。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直编软文营销网 » 端午节软文营销怎么做才能出圈?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