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主张以最少的成本
获得最大的网络媒体营销效果!

课内辅导怎么选?这些坑家长千万别踩!

各位家长有没有发现,同样的数学题孩子在学校做十遍还是错,周末在家教两小时就能全对?上周邻居李姐跟我吐槽,她家孩子月考数学又考了72分,急得她差点把补习班宣传单撕了。今儿咱们就唠唠,课内辅导机构到底该怎么挑才不会交智商税?


一、课内辅导真是刚需吗?

(自问自答)你也许会问:现在学校老师都挺负责的,有必要额外补课吗?去年某重点中学调研显示,75%的家长给孩子报了课外辅导,但其中63%的人说不清到底补了啥。核心要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吃不饱"或"跟不上"

三大信号提示该找辅导班

  1. 作业每天磨蹭到11点,正确率还不到60%
  2. 单元测试总是"一看就会,一考就废"
  3. 老师反馈"课堂介入度低",提问时眼神闪躲

(举一个真实案例)同事老王家孩子,上学期物理总在及格线徘徊。找了个退休老教师针对性补了12次课,期末直接冲到85分。老王说最值的是老师教会了孩子画"思维导图",现在整理笔记快得像复印机。


二、选机构要盯紧这五个指标

先来看一个对比表:

新手误区 行家操作
盯着装修豪华程度 查教师近三年带班成绩
迷信"清北名师"头衔 要求试听真实授课过程
贪图"买一送三"优惠 细看退费条款和违约金

避坑五步法

  1. 要课表不要海报:很多机构宣传的"思维训练课",其实是把课本例题换一个名字
  2. 查教师资格证编号:培育局官网能查到真伪,别信"在职教师兼职"这种鬼话
  3. 蹲点看放学场景:学生是蹦蹦跳跳出来,还是耷拉着脑袋?
  4. 突击检查课堂:上周去某机构暗访,发现老师正用手机播网红讲题视频混时间
  5. 要往届学生笔记:好老师的课堂笔记堪比武功秘籍,差老师的笔记就是课本复印件

三、课程包装里的文字游戏

最近看到个奇葩广告:"985硕士天团授课",结局一打听全是刚毕业的实习生。这里教您拆解机构的话术陷阱:

常见套路解密

  • "小班教化"可能是15人班(培育局规定不超20人都算小班)
  • "个性化辅导"或许只是发两张难易度不一样的卷子
  • "签约保分"往往附加十几条免责条款,比如说缺课三次就作废

(真实教训)表姐去年给孩子报的"中考冲刺班",宣传时说"重点高中升学率87%",后来才知道是把复读生和插班生都算进去了。真正的应届生升学率才42%,还不如孩子自己在家刷题。


四、价钱背后的隐藏成本

别被课时费迷了眼,这三项支出才算是吞金兽:

  1. 教材费:某连锁机构自编练习册,定价比新华字典还贵
  2. 测试费:月考、周考乃至每日一测都需要收费
  3. 活动费:什么感恩讲座、亲子沙龙,不去还扣课时

有个家长算过细账:标价120元/小时的课程,加上杂七杂八的费用,实际成本超过180元。这差价够买三套《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了!


五、课后服侍的照妖镜

判断机构靠不靠谱,核心看这三项服侍:

  1. 作业批改:是机械打钩叉,还是标注错误类型和改进建议
  2. 家长沟通:每月一次的固定反馈,还是出症结了才联系
  3. 应急补课:考前突击是免费加课,还是趁机推销高价押题班

(举一个正面例子)朋友选的辅导班,每次课后都发"学习诊断书",连孩子喝了几次水、走神几分钟都记下来。这种细致程度,难怪续费率能到92%。


本人观点
干了八年培育观察,发现最良心的辅导机构往往低调得像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去年接触过个小工作室,藏在老居民楼里,五个老师带出27个重点高中学生。他们的秘诀竟然是每天让学员互相讲题——教别人就是非常好的学习。要我说啊,选课内辅导就像寻找对象,外在条件都是虚的,能不能让孩子眼里重新燃起求知的光,才算是硬道理。您猜怎么着?那些总宣传提分速度的机构,退费率比菜商圈处理烂菜叶还快!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直编软文营销网 » 课内辅导怎么选?这些坑家长千万别踩!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