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主张以最少的成本
获得最大的网络媒体营销效果!

软文广告为何频频被罚?这5大雷区千万别踩

"明明看着像暖心故事,怎么突然变成卖货广告?"上周刷到篇《单亲妈妈靠卖红糖年入百》的推文,正感动着突然跳出购物链接——这种让人防不胜防的软文广告,正是今年商圈监管的重拳整治对象。2025年《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落实后,已有327家公司因软文广告违规吃罚单,最高罚款达80万元。


一、软文广告为何成监管"靶心"?

去年某护肤品牌用素人笔记推广,把普通面膜吹成"医美平替",结局被潜在顾客投诉烂脸。执法人员调查发现,2000篇"种草文"里竟有1800篇是付费推广,且均未标注广告标识。这事儿暴露出软文广告三大顽疾:

  • 隐蔽性强:86%的潜在顾客无法第一时间识别软文广告
  • 危害性大:医疗、金融等领域的虚假软文致人财两空
  • 取证艰难:AI生成内容、动态跳转链接等新技术加强监管难易度

《2025广告监管白皮书》显示,软文广告投诉量同比激增152%,已成潜在顾客维权"重灾区"。


二、今年重点查处的5类软文

1. 不标广告标识的"隐形推广"

某母婴博主分享"育儿阅历",实则推荐某奶粉品牌。因未标注"广告"字样,账号所属MCN机构被罚20万。记住:只要有购物链接或传播目的,必须显著标明"广告",字号不得小于正文,颜色要与背景组成对比。

2. 医疗保健领域的"伪科普"

常见套路对比:

违规案例 合规写法
"中医世家秘方根治糖尿病" "XX代茶饮辅助调节血糖(本品不能替代药物)"
"吃这一个保健品年轻10岁" "XX成分经测验证实有助于抗氧化"

今年重点打击借养生学识变相推销"三品一械"(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独特医术用途配方食品)的软文。

3. 金融理财类"保本陷阱"

某财经号写《银行职员教你钱生钱》,暗推某P2P商品。因采用"零风险""稳赚不赔"等词汇,运营公司被吊销广告经营许可。记住:收益率超过6%的理财商品,99%都在违规边缘试探

4. 培育培训的"包过承诺"

某考证机构软文称"交钱保过消防工程师",实则证书不被认可。依循新规,这一类虚假承诺可直接追究刑事责任。

5. AI生成的"假专家推荐"

有公司用AI生成"三甲医院主任"形象带货保健品,被处以广告服侍费五倍罚款。现在连声纹、视频都能伪造,潜在顾客务必擦亮双眼。


三、公司自救指南:3招合规又有效

1. 标注要像红灯一样显眼

实测发现,这些标注方式最稳妥:

  • 文章顶部用红色#标签【广告】
  • 视频前3秒嵌入"广告"角标
  • 直播时每小时口播3次"商业推广"

某美妆品牌在推文第2段插入动态闪烁的"广告"标识,不但合规,点击率还增强27%。

2. 内容创作避开敏感词

替换词对照表:

高危词 稳妥替代
根治/治愈 辅助改善
零风险 风险可控
官方认证 检测报告显示

某食品公司把"零添加"改为"未主动添加防腐剂",成功规避处罚。

3. 构建三级审核机制

建议公司设置:

  1. 文案AI初筛(识别违禁词)
  2. 法务人工复核(对照最新法规)
  3. 每月合规培训(解析典型案例)

某MCN机构实行后,违规率从38%降至2%。


四、潜在顾客防坑秘籍

碰到这些信号立即警惕:
故事突然转折推销商品
评论区清一色好评
用绝对化用语描述效果

可参考某潜在顾客的维权路径:

  1. 截图保存佐证链
  2. 利用12315小程序投诉
  3. 要求平台提供广告主消息
  4. 提起集体诉讼(涉及金额超5万)

去年某减肥茶虚假广告案,132名潜在顾客利用集体诉讼获赔230万元。


今年1-4月,全国已下架违规软文12.8万篇,封禁违规账号4.2万个。有趣的是,合规标注"广告"的推文,网民停留时长反增13%——说明潜在顾客不是讨厌广告,而是厌恶欺骗。或许将来会出现"认证优质广告"标签,让好商品真正靠品质说话。你说,假若软文都像博物馆讲解词那样既有料又有趣,谁还会介意它是不是广告呢?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直编软文营销网 » 软文广告为何频频被罚?这5大雷区千万别踩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