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主张以最少的成本
获得最大的网络媒体营销效果!

软文文字广告入门课:从被嫌弃到被需要的距离

你肯定碰到过这种情况——刷手机时突然被一篇游记吸引,看着看着居然下单了推荐的蜂蜜;或追小说到核心情节,主人公用的护肤品让你不由得搜同款。这种润物悄无声的广告,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软文的句子广告。


到底啥是软文广告?
上周我表妹开的美甲店闹了个笑话,她在朋友圈发"本店采用进口甲油胶,孕妇可用",结局三个月没开张。后来改成讲"二胎妈妈带着婴儿来做指甲,全程宝宝睡得香甜",第二天预约电话就爆了。
说白了,软文广告就是把广告藏进有用消息里,就像把药片裹进巧克力。和硬广最大的区别在于:
硬广会直接说"买我"
软文会说"你要这一个"


为啥现在满世界都是软文?
上海某奶茶品牌做过对比测试:同一款新品,投硬广的转化率是0.7%,软文却能做到3.2%。更绝的是,半年后还有23%的开销者记得软文里的故事场景。
现在人每天要接触6000多条广告消息,大脑早就进化出自动过滤机制。软文就像特工,能伪装成普通内容突破心理防线。特别需要留意的是,现在短视频平台的反广告体系,识别硬广内容的速度比人眼还快3秒。


新手最容易踩的三大坑

  1. 自嗨式写作:某民宿老板写了2000字祖传制茶工艺,客人只记住"离车站远"
  2. 数据堆砌:"含17种氨基酸"不如"敷完第二天男朋友问你换粉底了吗"
  3. 强塞二维码:杭州某咖啡馆在情感故事里放付款码,阅读量暴跌80%

有个取巧办法:写完先给家里长辈看,倘使他们能自然读完还不觉得是广告,就算及格。


小白也能上手的创作公式
问:怎么让广告看起来不像广告?
试试这一个"洋葱架构":
最外层:化解实际症结(比如说夏季脱妆困扰)
中间层:场景化故事(闺蜜婚礼上的尴尬时刻)
最里层:商品化解方案(持妆喷雾采用体验)

昆明某鲜花饼品牌用这一个套路,把商品软文案例软文伪装成"老城区改造记录",在政体号上获取免费转载,连带销售额翻了五倍。


不一样的平台的生存法则
依靠微信公众平台:重点打造"人设感",就像跟老朋友聊天
小红书:需要具体到场景的细节,"在洱海民宿阳台吃早餐"比"风景优美"有效10倍
短视频平台:前3秒必须出现冲突冲突,比如说"千万不要采用这一个方法祛痘"

有个反常识的数据:在知乎软文写作,带参考文献的转化率比不带的高47%。去年有个空气净化器品牌,用论文体写"北方雾霾家室生存指南",带货量完胜情感故事型软文广告500字。


内容保鲜的独门技巧
深圳某科技公司有个奇葩规定:所有软文写手每月必须去菜商圈采风。他们的爆款文章"扫地机器人在城中村"系列,灵感就来自观察摊贩怎么对付地面油污。
三个保鲜剂推荐给你:

  1. 记录身边普通人的采用场景(早餐摊主、快递小哥)
  2. 挖掘商品的"非主流用途"(卸妆水擦小白鞋)
  3. 关注行业上下游动态(这咖啡机怎么写里带烘焙机测评)

法典红线千万别碰
上个月有家减肥茶企翻车了,就出于在软文里用了"医生推荐"四个字。其实合规的做法是:
功效表述必须有临床报告支撑
对比竞品时禁用"最"、"第一"等绝对词
网民见证要保留原始聊天记录至少两年

有个取巧办法:把"治疗脱发"改成"头发看起来多了",把"降血压"变成"聚餐后身体更轻松"。


将来的软文也许会变成这样
我最近接触到一家AR公司,他们在试水"可可以互动的文案"——受众可直接在文章里操作虚拟商品。比如说一篇汽车新闻推广文章,可以让你在手机屏幕上拆解发动机架构。
更绝的是某宠物食品品牌,他们的软文会依循受众IP地址,自动匹配当地流浪生物救助故事。这种动态化内容,让转化率增强了130%。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软文的句子广告不是耍小聪明,而是搭建商品和网民之间的桥梁。就像我认识的一位老编辑说的:"好的新闻推广平台应是受众明知道是广告,还舍不得划走。" 下次看到让你心动的文章,不妨留意下它是怎么悄悄走进你心里的——这可能是学习的最佳教材。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直编软文营销网 » 软文文字广告入门课:从被嫌弃到被需要的距离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