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主张以最少的成本
获得最大的网络媒体营销效果!

软文素材怎么找?这些方向让你灵感爆棚,企业故事还能这样写


为什么别人的软文总能吸引眼球?

上周看到同行写了篇"公司前台小妹逆袭成总监"的文章,阅读量破10万+。你可能觉得奇怪:这种故事也能当软文?其实软文的核心是把广告缝进真实生活。就像大厨能把萝卜雕成牡丹,核心得知道哪些食材能下锅。


一、公司故事:从发家史到茶水间八卦都能写

问:公司没上市没融资,哪有故事可讲?
答:初创公司的第一个顾客、老厂房的搬迁风波、乃至员工食堂的口味之争,都是好素材。某小品牌曾用"老板娘凌晨四点调酱料"的故事,让销售额翻了3倍。

传统写法 革新写法 效果对比
公司成立于2010年 20平米出租屋里的三台二手电脑 阅读量+150%
获取千万融资 投资人吃着泡面签的契约 转发量翻倍
商品性能优越 工程师为测试防水性淋坏5部手机 咨询量涨80%

试试这些方向:

  1. 创业路上的奇葩事(比如说被房东赶出门)
  2. 商品研发的翻车现场(第一代样品有多丑)
  3. 顾客的神奇用法(买拖把擦天花板的大爷)

二、网民案例:把买家秀变成连续剧

问:网民不愿意暴露隐私怎么办?
答:模糊核心消息,放大情感共鸣。有个保健品品牌把网民投稿整理成《50个失眠者的夜》,只说职业不说姓名,反而引发集体共鸣。

爆款网民故事公式:
痛点+转折点+对比图(油腻大叔变精神小伙)
日常细节+专业解读(主妇发现调料瓶设计缺陷)
跨界采用+意外效果(程序员用面膜修复键盘)

某母婴品牌收集了100个"第一次当妈"的尴尬刹那,做成日历赠送顾客,直接带火全年销售额。


三、行业动态:蹭热点要蹭出高级感

问:行业剖析太专业没人看?
答:把数据穿进生活场景。比如说奶茶店竞争激烈,可以写"一条街奶茶杯连起来能绕地球1/5圈",比干巴巴的"商圈规模500亿"生动10倍。

热点改造三件套:

  1. 政令解读(垃圾分类催生的新职业)
  2. 技术革命(AI如何让包子铺多赚20%)
  3. 文化现象(汉服小姐姐带火传统布料)

记得去年有个卖拖把的,蹭"居家健身"热点写《把客厅擦成瑜伽垫的100种法》,当月销售额破纪录。


四、冷学识科普:让广告穿上白大褂

问:商品太普通找不到科技感?
答:挖掘产业链上的隐藏剧情。卖毛巾的可以讲"棉花品种如何影响吸水率",卖酱油的能聊"发酵车间温控比ICU还严格"。

学识类软文必备元素:

  1. 颠覆认知的数据(手机屏幕细菌量=马桶圈10倍)
  2. 行业内部对比(5元vs50元牙膏的成本分布)
  3. 工艺流程图解(一颗咖啡豆的环球之旅)

某牙膏品牌曾曝光"美白牙膏不能美白"的行业真相,反而赢得潜在顾客信任,这招现在还被同行效仿。


五、文化情怀:让商品成为时代注脚

问:怎么把卖货写成时代记忆?
答:找准集体回忆的锚点。老牌文具厂写"90后课桌下的纸条江湖",比直接推销笔记本有效得多。

文化梗的打开方式:
地域特色(四川火锅店的香油碟哲学)
年代记忆(小霸王学习机重启的童年)
节气习俗(冬至饺子皮引发的南北大战)

某地方小吃店用"奶奶的灶台笔记"系列,把家常菜写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成网红打卡点。


说点大实话

在广告行业混了七年,见过最绝的软文是修脚店写的《当代人的脚趾头正在悄悄形》。记住,好素材往往藏在这三个地方:公司群吐槽记录、客服接到的奇葩症结、仓库积压的老物件。下次软文写作卡壳时,不妨翻翻会议纪要——上次老板拍桌子骂的供应链症结,可能就是下一篇爆款的灵感来源。

(小道消息:某品牌正在筹备《公司厕所文化探究报告》,据说要从卷纸用量剖析团队负荷指数)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直编软文营销网 » 软文素材怎么找?这些方向让你灵感爆棚,企业故事还能这样写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