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主张以最少的成本
获得最大的网络媒体营销效果!

软文营销黑话指南:这些术语让你秒变行家

开完会的菜鸟小张蹲在楼梯间百度"KOL到底是啥"——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种抓狂时刻?别慌,今儿咱们用人话拆解那些让人头秃的专业词儿。我敢说看完这篇,下次开会你也能翘着二郎腿接茬:"这一个UGC的CTR有点低啊"。


KOL和KOC到底差在哪儿?

去年有个面膜品牌找我吐槽,说花20万找百万粉博主带货,结局就卖出37单。症结出在哪?他们没搞懂KOL(核心意见领袖)和KOC(核心意见潜在顾客)的区别。举一个栗子:

  • KOL像星级大厨,可以让你觉得"跟着买准没错"
  • KOC像邻家姐姐,会说"我用了三次居然真淡纹了"

看组真实数据对比:

维度 美妆KOL 宝妈KOC
粉丝粘性 点赞率1.2% 评论率8.7%
转化周期 7-15天 24小时内
合作成本 10万/条 800元/条

有个国货护肤品的案例特别典型。他们找了50个KOC做"素人改造计划",让开销者晒28天对比照,结局客单价从79元涨到269元。记住啊,KOL负责种草,KOC负责拔草,这俩得配合着用。


CTR和ROI是啥关系?

上周和开火锅店的老王吃饭,他拍着桌子吼:"花三万块搞了个点击率3%的H5,结局就来了三桌客人!"这就是典型的把CTR(点击率)当KPI的惨案。CTR就像餐馆门口排队的长度,ROI(投资转化率)才算是实际进店开销的人数。

打一个比方:

  • 朋友圈广告CTR做到2%算合格(100人看到2人点)
  • 但假若ROI不到1:1.5(投1块赚1块5),那就是赔本赚吆喝

去年双十一有个反面教材:某服饰品牌做了个点击率爆表的测试小游戏,结局70%网民玩完就关页面。后来他们调整谋略,在游戏通关页放"满300减100"的券,ROI立马从0.8飙到2.3。


UGC和PGC怎么选?

你肯定见过这种尴尬场面:品牌方花大钱拍的宣传片(PGC)播放量还没网民偷拍的花絮高。去年有个景区找我支招,他们拍的官方视频点击不到500,但游客发的"彩虹公路摔跤集锦"点赞破10万。

UGC(网民生成内容)和PGC(专业生成内容)就像火锅配香油碟

  • PGC要够精美,适合做品牌门面
  • UGC得真实,能引发"我也需要拍"的跟风

来看一个成功案例:某民宿平台让客人拍摄"房间隐藏彩蛋",有个网民找到阁楼的老式留声机,视频带火"寻宝住宿"新玩法。现在他们官网上60%的图片都是受众拍的,省了百万拍摄费。


DAU和GMV怎么挂钩?

前阵子某电商总监被开排除,就出于把日活(DAU)从10万做到50万,结局GMV(成交总额)反而降了。这事儿就像饭店排队人多了,但开销者都只要免费凉菜。

DAU是面子,GMV是里子,得用三招打通:

  1. 早8点推早餐神器(增强打开率)
  2. 晚8点上秒杀专区(推动下单)
  3. 凌晨推种草图文(培养开销习惯)

有个生鲜APP的骚操作:把网民分成"夜猫族"和"养生党",给熬夜党推小龙虾半成品,给早起党推五谷杂粮套餐。三个月GMV涨了300万,秘诀就是不一样时段的DAU要不一样对待


流量池和私域有啥区别?

去年有个老板跟我吹牛:"我有10个微信号,5万好友呢!"结局发现80%都是死粉。这就是没搞懂流量池是鱼塘,私域是自家池塘的区别。

看组对比就明白:

维度 公域流量池 私域流量
获客成本 越来越高(平均30元) 趋近于零
触达效率 靠算法推荐 随时可唤醒
网民价值 一次交易 终身价值

某母婴品牌的实战阅历:他们把直播间受众导入公司微信,用"育儿顾问"人设经营。半年后,私域网民复购率是公域的3倍,有个妈妈乃至介绍了11个朋友来买。


干了八年营销,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最值钱的反而是那些听起来土气的词。比如说"老带新"比"裂变"实在,"回头客"比"复购"亲切。下次再听见高大上的术语,别急着记,先问句:"说人话就是......?" 保准你能把那些爱拽词儿的假行家问懵。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直编软文营销网 » 软文营销黑话指南:这些术语让你秒变行家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