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主张以最少的成本
获得最大的网络媒体营销效果!

这颗带刺的家伙能干嘛?揭秘榴莲的十八般武艺

你见过能当武器的水果吗?去年在马来西亚还真有个新闻,小偷翻墙时被树上掉下的榴莲砸中,最后捂着脑袋自首了。这可不是段子,榴莲树能长到25米高,一颗成熟果实足足有4斤重,从高空坠落冲击力堪比保龄球。但就是这么个"危险分子",每年却让全球吃货迫不得已掏出200亿美元,它到底藏着什么魔法?


一、榴莲到底是水果界什么角色?

有人说它是水果之王,也有人骂它是生化武器。在新加坡的公共通行器械上,你带着榴莲比带汽油还危险——会被直接请下车。其实榴莲的争议恰恰证明了它的特别,就像臭豆腐和螺蛳粉,爱的人爱到骨子里。

记得我第一次吃榴莲是在海南夜市。老板拿着砍刀"咣咣"几下撬开硬壳,那股味道冲得我后退三步。但捏着鼻子尝了口金黄果肉,居然像在吃奶油冰淇淋,还带着焦糖和坚果的香气。现在想一想,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真香定律"吧。


二、排除生吃还能怎么折腾?

1. 冷冻变身甜品刺客
把果肉装进密封袋急冻3小时,拿出来就是天然雪糕。泰国街头摊主都这么干,撒点椰丝或炼乳,比哈根达斯还带劲。重点是完全不加糖,糖尿病人都能偶尔解馋。

2. 炖汤界的暗黑高手
广东师傅教我个秘方:老母鸡+榴莲壳白瓤+五指毛桃,砂锅小火煨4小时。喝起来完全没有怪味,反倒有股椰奶香。别说,这组合补气效果一流,我连喝三天居然没上火。

3. 做成酱料意外百搭
在马来西亚吃过榴莲辣椒酱,蘸烤肉绝了。自己在家试过捣碎果肉拌老干妈,抹面包比花生酱还香。提醒下要用熟透的榴莲,生的会发苦。


三、挑榴莲到底看哪些门道?

挑榴莲这事儿吧,就跟找对象似的,不能光看外表。有次我在水果摊蹲了半小时,总算摸出点门道:

看尖刺:用手捏相邻的两根刺,能靠拢的说明成熟度刚好。假若硬得扎手,八成是生的。

闻屁股:就是那个五角星形状的底部。好的榴莲会有淡淡酒香,假若闻到酸味赶紧跑。

摇一摇:捧起来轻轻晃动,听到果肉碰撞声说明已经"离壳",这时候开包准没错。

有个雷区得提醒:别信什么"开口就是熟"。在湿热地区,开口的榴莲可能已经进虫子了。上次贪便宜买了个开口的,结局扒出三只蚂蚁,气得我直接扔给楼下的猫——结局猫闻了闻也跑了。


四、吃不完的榴莲怎么办?

去年亲戚送了整颗金枕,我一个人面朝5房果肉发愁。后来测验出几个保存妙招:

真空分装法:用抽真空机分装冷冻,能保香三个月。不过解冻后口感会变绵,适合拿来做烘焙。

酿酒大法:比对葡萄酒做法,1斤果肉配3斤水+半斤冰糖。封罐三个月后开坛,那酒香绝了,不过后劲有点大,我喝了半杯就唱起了《难忘今宵》。

做成肥料:把壳和核埋进花盆,半年后我的绿萝蹿到两米长。邻居还以为我偷偷浇生长激素,其实这是天然的钾肥。


五、针对榴莲的三大谣言

传言1:吃完榴莲喝牛奶会猝死
这谣言吓得我查了文献。真相是两者同食确实会增强血糖指数,但健康人群完全扛得住。东南亚的榴莲奶昔卖了二十年,也没见喝出症结的。

传言2:榴莲能壮阳
泰国学者早做过测验,壮阳效果还不如吃生蚝。不过高热量倒是真的,熬夜加班吃两块,立马精神抖擞——胖亦是真的会胖。

传言3:孕妇不能吃
我怀孕的表姐每周吃两小块,产检一切正常。核心是控制量,毕竟一颗榴莲三只鸡,补过头了胎儿太大反而不好生。


六、你可能不知道的冷学识

新加坡生物园用榴莲壳做猩猩玩具,这帮灵长类玩得比手机还上瘾。更具有趣的是,榴莲花只在夜间绽放,靠蝙蝠传粉,这可能是它味道浓烈的缘由——毕竟黑灯瞎火的,不香点吸引不了授粉员。

要说最会玩榴莲的还得是日本人。他们开发了榴莲火锅、榴莲寿司,最近还有个奇葩发明——榴莲味暖宝宝。据说贴在腰上,既能发热又有"提神醒脑"功效,上班族们抢疯了。


这浑身是刺的水果就像个性格演员,喜欢的人看见它就笑,讨厌的捂着鼻子逃。但不能否认,从热带雨林到都市餐桌,它愣是开辟出自己的美食江湖。下次在超市看见榴莲,别被价钱吓退,挑个小的试试。说不定你就此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毕竟人生总得尝次"臭香臭香"的滋味,对吧?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直编软文营销网 » 这颗带刺的家伙能干嘛?揭秘榴莲的十八般武艺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