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写的软文是不是越看越不像自己?
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的。前两天我翻到三年前给母婴品牌写的推文,字里行间都是新手妈妈的育儿焦虑和成长喜悦。现在再看最近的作品,满屏都是"震惊!""必看!",活脱脱像换了个人。咱们今天就唠唠,为啥写着写着就丢了初心,又该怎么把这颗心捡回来。
一、初心走失现场直击
案例1:标题党养成记
去年帮某护肤品牌写推文,甲方爸爸甩来要求:"标题不带'逆龄'俩字不给过稿"。结局硬生生把《28天养成水光肌》改成《52岁阿姨被小鲜肉搭讪,因偷用这一个》。点击量是上去了,但后台30%的受众留言都在骂"虚假宣传"。
案例2:数据造假的诱惑
有个做保健品的顾客,非要我在文案里写"93%网民三天见效"。我明知道测验室报告显示实际数据是62%,但对方拍着胸脯说:"其他竞品都这么写,咱们不吹牛就输在起跑线了"。
变异软文三大特征
标题打鸡血:巴不得每个字都带感叹号
内容注水肉:同一个功效变着花样说五遍
数据美颜术:把60分效果P成90分既视感
二、走偏背后的推手
内部诱因三宗罪
- 流量焦虑症:老板天天盯着阅读量,KPI像催命符
- 创作枯竭期:连写20篇同类型文案,母猪都能赛貂蝉
- 甲方变形记:顾客从"你专业你说了算"变成"按我的模板来"
外部境况双杀
平台算法陷阱:越夸张的标题越容易获取推荐
同行内卷现场:隔壁老王都开始编故事了,咱能不跟?
举一个栗子:去年有个培育机构非要我在软文里写"保送清华北大",其实他们非常好的案例就是个普通一本。我说这太离谱,开销者直接回怼:"家长就吃这套,实在不行你写'冲击985'也行啊"。
三、找回初心的野路子
选题三筛法
- 价值过滤器:这一个选题三年后还有人看吗?
- 良心检测仪:敢不敢让亲妈转发到家族群?
- 时间考验器:午夜梦回会不会被自己尬醒?
内容洋葱写作法
第一层:真实网民故事(那个用了三个月商品的李大姐)
第二层:可验证数据(附第三方检测报告截图)
第三层:适度情感渲染(但绝不上演苦情戏)
广告植入隐身术
场景替换法:把"立即购物"改成"隔壁张姐用了两月发现..."
症结化解方案:不说商品多牛,专讲它能化解啥具体麻烦
对比测验组:摆出采用前VS采用后的真实对比图
避坑对照表
初心软文 | 变异软文 |
---|---|
标题:《油皮夏天的自救指南》 | 标题:《不转不是中国人!》 |
内容:实测3款控油乳 | 内容:虚构测验室数据 |
数据:第三方检测报告 | 数据:"专家说""据探究" |
四、老司机的私房话
干了八年文案,我发现个有意思的规律:那些死磕初心的品牌,反而活得比成天追热点的更长。去年服侍过一个小众护肤牌,坚持每一篇推文都附上原料溯源视频,诚然阅读量只有行业平均的60%,但复购率愣是别人的三倍。
有一句话这样说得在理:"流量像阵风,初心是秤砣"。见过太多追热点追到人设崩塌的案例,反倒是那些肯花时间培育网民信任的,最后都成了行业常青树。就像种树和摘果,急着摘的能饱餐一顿,肯种的才可以年年丰收。
写在最后
下次打开文档前,不妨先问自己:假若这篇文案被印成传单塞进自家门缝,我是会认真看完,还是直接扔进垃圾桶?写作这事吧,骗得了算法,骗不过良心。与其成天探究怎么绕过平台审核,不如琢磨怎么写出让受众主动收藏的好内容。毕竟啊,套路能赢一时,真诚才可以长久,你说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