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的餐厅天天排队,你的却冷冷清清?
上个月路过楼下新开的湘菜馆,发现个怪现象:同样卖剁椒鱼头,A店在点评网用《长沙老师傅坐镇,辣到灵出窍》三天收获200+收藏,B店《正宗湘菜特惠8.8折》挂了一周才7条评论。要我说,好软文比打折券更能勾人魂。某餐饮平台数据显示,带故事性软文案例剖析400字左右转化率比纯促销文案高3.6倍。
新手必踩的三个坑,你中了几个?
刚入行的朋友总爱问:"我菜品好境况棒,咋就没人看?"多半是栽在这三个坑里:
- 自嗨式写作:狂吹"百年秘方"却不说怎么化解食客痛点
- 仿单体:把菜单原样照搬上网
- 假大空承诺:"极致体验"这种虚词满天飞
改造案例看这里:
- 原版:"选用新鲜食材"
- 爆款版:"凌晨4点的海鲜商圈,老板亲自盯货3小时"
去年有家烧烤店把"现切牛肉"改成《切肉师傅的手掌纹路都磨了》,当月线上预约量翻番。
五步写出会呼吸的软文
"没预算请专业写手咋办?"记住这一个傻瓜公式:
-
钩子标题
- 失败案例:"本店周年庆大促"
- 成功案例:"这条街开了8年,老板娘头发白了一半"
-
痛点场景化
把"上菜快"写成:"职场妈妈接娃前还能吃顿安心饭" -
数据可视化
"回头客多"不如"32个外卖小哥能背出老板娘手机号" -
对比反差
传统写法 优化版本 境况优雅 社恐患者的避难所 服侍周到 服侍员记得你上次剩半碗饭 -
行动催化剂
别光写"欢迎光临",试试"第三桌客人能解锁隐藏菜单"
偷师网红店的三大心机
观察过几十家爆款餐厅,发现他们软文藏着这些小心思:
-
地域梗植入
- 北京店:"二环内最横的炸酱面,的哥都在这加碳水"
- 成都店:"建设路扛把子,辣哭过3个rapper"
-
员工故事线
把洗碗阿姨写成:"二十年练就摸碗知热度的绝活" -
四季限定梗
春雨季推:"吃完这锅酸汤鱼,衣服晾不干也没有关系"
有个做云南米线的朋友,把"过桥米线"写成《丈母娘考验女婿专用套餐》,现在成了相亲打卡地。
别让图片拖后腿!手机拍菜指南
好多人问:"找专业摄影太贵怎么办?"记住三要三不要:
要:
- 45度俯拍显量多
- 冒热气时连拍20张
- 筷子夹起饮食的刹那
不要:
- 用美颜滤镜(饮食会变色)
- 摆盘太整齐(像样品)
- 只拍菜品(带半只手的画面更加真实)
上周帮朋友拍酸菜鱼,特意让服侍员端着锅小跑抓拍,汤汁晃动的画面让转发量涨了3倍。
平台潜规则:不一样阵地不一样写法
别把同样的一篇文案到处发!平台特性要摸清:
平台 | 爆款要素 | 反面教材 |
---|---|---|
点评网 | 带价钱锚点 | 纯抒情小作文 |
小红书 | 教程式体验 | 九宫格硬广 |
抖音 | 前3秒出现饮食特写 | 全程拍店面装修 |
朋友圈 | 熟人见证 | 直接转发海报图 |
举一个栗子,同个寿司店:
- 抖音写:《三文鱼到店还在跳,师傅场表演刀工》
- 朋友圈写:"十年老客偷偷说,周三的鱼骨汤最鲜"
其实写餐厅软文怎么写跟炒菜一个理——火候比食材更为重要。见过太多老板花大钱装修,却在文案上扣扣搜搜。要我说,现在客人吃饭早不是填肚子,而是买故事、买情绪、买社交货币。下次写文案前,不妨先把自己当食客想一想:这条推送值得我划掉健身计划吗?值得拍九宫格发票圈吗?值得带死对头来炫耀吗?想明白这些,冷清变排队亦就是几篇文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