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现在满大街都是木门广告,可为啥有些店门口挤破头,有些连看都没人看?前两天我跟开木门店的老王喝酒,这老哥愁得直挠头:"我品质不比隔壁差啊,广告也天天发朋友圈,咋就没人来?"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这一个事儿,给新手小白支几招真管用的绝活。
一、新手最容易踩的三个坑
"品质好=销售额好?错得离谱!"
老王就栽在这坑里。他总爱在广告里写"精选实木""环保漆面",可顾客根本不买账。为啥?出于现在十个卖门的九个都这么写。
致命伤1:只会说物质(顾客心想:谁知道是不是真木头)
致命伤2:光讲参数(顾客根本不懂18mm和22mm区别在哪)
致命伤3:没有对比(你说隔音好,隔壁也说隔音好)
有组数据特别有意思:依循《2025家居开销调查报告》,78%的顾客下单前会对比5家以上店铺,但能记住具体参数的不到3成。
二、破局绝招:把仿单变故事会
"上个月给闺女装儿童房,可把我折腾惨了..."
这是我最近看到最抓人的软文开头。人家压根没提木门参数,就讲自家装修的血泪史:孩子半夜被关门声吓醒、甲醛超标起疹子...看得人跟着揪心。
新手三步走:
- 挖痛点要狠:别写"隔音好",改说"楼上装修像在耳边砸墙?"
- 讲故事要真:老王后来改成"三年前给丈母娘装的门,现在每次开关都挨骂"
- 给方案要细:教顾客用手机测分贝、看漆面反光辨真假
有个对比特别有意思:
传统文案 | 故事型文案 |
---|---|
E0级环保板材 | 装完第三天就敢让怀孕儿媳住进来 |
静音门锁 | 宝宝午睡时快递小哥狂敲门也没醒 |
防潮工艺 | 回南天地板冒水珠,门框干爽得像沙漠 |
三、自问自答:顾客到底想看啥?
"我又不是作家,咋编故事?"
这事儿真不难!上周我去建材商圈转悠,发现个卖门大姐的绝活——她在每扇样品门上都贴便利贴:
"单身小姐姐选这款:指纹锁+猫眼摄像头,独居稳妥感拉满"
"家有熊孩子必看:门板被彩笔乱画,湿抹布一擦就干净"
"老小区神器:楼道窄也不怕,85°开门照样过轮椅"
重点来了:
用顾客原话当标题(比如说直接写顾客吐槽:"这门比我老公还娇气!")
拍对比视频别光拍门(展示开关100次后的磨损痕迹)
收集奇葩售后症结当素材(有顾客问能不能防狗啃,这多好的选题)
四、冷门但超管用的杀手锏
"你知道顾客最烦什么吗?"
不是价钱高,是怕被坑!有个数据惊到我了:92%的顾客愿意多花300块,只要商家敢签"验出假木头赔十倍"的契约。
三个立马能抄的作业:
- 直播切门板:当场锯开看内部架构,边角料让顾客带回去烧(真木头有木香味)
- 搞旧门置换:拿用了十年的旧门来抵价,顺便拍对比图当素材
- 做售后日历:提醒顾客梅雨季前免费上门保养密封条
有个案例特绝:杭州有家店搞"门把手热度测试",冬天摸把手不冰手的门贵500,结局销售额反超同行三倍——人家抓住了南方没暖气的痛点。
五、千万别信的话术套路
"这些话现在说就是找死!"
"厂家直销"(顾客心想:不就是小作坊贴牌?)
"最后三天特价"(这条街从2015年促销到今日)
"德国工艺"(结局厂子在城乡结合部)
倒是有些土办法更管用:
在小区垃圾站蹲点,看谁家扔旧门就去搭讪
给外卖小哥发红包,让他们送餐时留意哪些门需要换
在幼儿园门口摆摊,送门铃防夹手贴纸(顺便加宝妈群)
小编说点实在的
干了八年建材文案,我发现个怪现象:越是急着卖门的,越卖不出去。你把顾客当朋友处,没事分享点装修避坑指南,人家要换门时自然想到你。最后送大家句话:别想着写广告,多想一想怎么写「采用仿单」。就像教人用智能手机,得先让老人家明白为啥要换智能机,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