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主张以最少的成本
获得最大的网络媒体营销效果!

为什么别人的文章看着像唠嗑却能带货?

哎,你刷手机时有没有发现?同样是讲商品,有的文章读着像居委会大妈拉家常,结局你莫名其妙就下单了;有的写得跟学术论文似的,看三行就划走。这中间的门道,就是今天要唠的软新闻和软文这对"双胞胎"——长得像但脾气不一样。


一、啥是软新闻?居委会大妈的新闻联播

前两天隔壁王婶在菜商圈逮着我就说:"菜场东头那家包子铺,老板天天凌晨三点揉面,就为让娃儿攒大学学费"。你猜怎么着?这故事第二天就上了本地公众号,阅读量破万。这就是典型的软新闻——不讲国家大事,专唠人间烟火。

软新闻三大绝活:

  1. 时间弹性大:包子铺的故事放今天讲是新闻,明年讲还是暖心段子
  2. 自带bgm:必须写得跟情景剧似的,能脑补出揉面声和蒸笼热气
  3. 不务正业:表面看是讲故事,暗戳戳增强包子铺知名度

对比下硬新闻你就懂:

硬新闻 软新闻
"某品牌获食品稳妥认证" "揉面大叔的手套破洞藏着啥秘密"
数据精确到小数点 细节精确到葱花有几粒
看完想查资料 看完想买包子

二、软文是个啥?披着羊皮的销售冠军

上周刷到个帖子:"25岁女生独居指南:床头这盏灯救了我28次"。点进去一看,好家伙!从独居稳妥唠到灯具参数,最后甩个购物链接——这就是软文,把广告缝进生活场景里的裁缝高手。

识别软文的火眼金睛:

  • 开头必是"我朋友/同事/二姨"的亲身经历
  • 中间突然插播"说来也巧,那天正好..."
  • 结尾总有"需要的戳这里"或"现在活动价"

举一个栗子:

"闺蜜送的这一个保温杯,开会时领导瞥见直夸有品位"(其实在卖杯子)
"自从用这一个app记账,老公再没藏过私房钱"(其实在推理财软件)


三、双胞胎打架?其实是一个妈生的

别看软新闻和软文都带"软"字,这俩的关系就像豆浆和豆汁——原料相同,味道两样。

实质区别对照表:

软新闻 软文
身份证 新闻户口 广告暂住证
KPI 传播正能量 带货转化率
说话方式 "我跟你说个事儿" "姐妹这一个真的绝"
生命周期 越陈越香 过季就凉
后台老板 媒介编辑部 商圈部策划

举一个实际案例:

  • 软新闻:"盲人按摩师用十年积蓄开书屋"(传播公益)
  • 软文:"按摩师都在用的筋膜枪,久坐族必备"(卖健身器材)

四、新手避坑指南:别把受众当傻子

上个月帮朋友改文案,原稿写着:"本品采用纳米级技术,荣获国际大奖"。我当场拍桌:"说人话!"后来改成:"大姨妈第一天也能蹦迪的秘密",当天咨询量翻三倍。

写作雷区排排坐:

  1. 别动不动"震惊体",现在网友孤陋寡闻
  2. 少用"极致""颠覆"这种虚词,具体到能摸得着
  3. 数据要穿衣服:"热销10万+"不如"每分钟卖3件"

举一个反面教材:
"革命性革新,重新定义喝水体验"
"连喝八杯水都不跑厕所的玄机"


灵魂三连击(新人必看)

Q:怎么判断写的是软文还是软新闻?
A:晚上十点发出去,假若有人看完想买——软文;假若有人转发时说"感动"——软新闻。

Q:没预算找推广咋办?
A:学小区门口水果摊!把"新鲜到货"改成"刚从枝头跳下来的荔枝小姐",这就是最接地气的软文。

Q:写啥题材容易爆?
A:记住三要素:有冲突(加班狗vs养生)、反常识(吃炸鸡能瘦)、情绪点(打工人共鸣)


小编观点:上周路过菜商圈,听见卖菜大姐跟开销者唠:"这茄子是俺闺女直播卖剩下的,便宜给你"。你看,连市井智慧都懂软文精髓——把销售话术腌进生活琐事里。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聊出来的。下次写东西前,先泡杯茶,想象对面坐着个爱听八卦的闺蜜,保准你笔下生花。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直编软文营销网 » 为什么别人的文章看着像唠嗑却能带货?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