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小红书看见博主收快递收到手软,自己写测评却只有18个阅读?抖音开箱视频各个点赞过万,自己拍的却被留言‘像超市导购’?"这是我表妹上周的吐槽,她花三千块买护肤品做测评,结局品牌方看了视频只回了句"不屈不挠"。
说一句大实话,现在做测评的比摆地摊的还多。上周我在杭州见了个母婴博主,人家带着六个月大的娃,光拍尿不湿测评就收了七个品牌赞助。测评种草想突围,核心得学会在广告堆里长出新芽。不信你去看一看,头部博主玩剩下的套路,素人照着抄必定扑街。
啥才算真正的爆款测评?
先来看一个对比就知道差距在哪:
测评类型 | 互动率 | 商单报价 | 涨粉速度 |
---|---|---|---|
纯性能测试 | 1.2% | 800-1500 | 慢 |
场景化体验 | 4.7% | 3000-5000 | 中 |
反向测评 | 12.3% | 8000+ | 快 |
连续剧式测评 | 18.6% | 按系列报价 | 极快 |
刷到这一个表的同学别懵,去年有个妹子硬是把筋膜枪测评做成了连续剧——第一集测性能,第二集拿去打年糕,第三集改装成搅拌机。现在人家接商单的附加条件是要介入创意策划,这路子野吧?
新手最容易踩的三个坑
- 迷信仪器数据(潜在顾客真关心pH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 从头夸到尾(小红书网民现在看见满屏彩虹屁直接划走)
- 不会埋梗(某博主测电饭煲说"煮出来的米饭够前任后悔三年"直接出圈)
就上周还在刷到个典型反面教材,某美妆测评把粉底液涂在石膏上测遮瑕力。结局评论区炸锅:请问谁的脸跟石墩子一样吸水?这种脱离场景的测评,再专业亦是白费劲。
商单爆文的核心配方
说破天也就四招:
- 把仿单翻译成人话(别说"富含烟酰胺",要说"熬夜暗沉救星")
- 找个新比对物(测防晒别跟安耐晒比,试试和男友衬衫的防晒力PK)
- 制造意外冲突(电动牙刷测评中途换成刷小龙虾)
- 留个让受众吵起来的槽点(坚决不测某网红品牌)
有个做家居的博主深谙此道,测乳胶枕专门雇民工大哥当模特。打呼视频录了15条,最后选了个拖拉机启动级别的呼噜声。结局那期视频让乳胶枕厂家连夜涨价,出于库存被抢空了。
商家绝不告诉你的选品门道
记住这三个逆向思维原则:
- 别抢新品首测(流量早被大博主包圆了)
- 专挑上市半年以上老品(这时候品牌方最着急冲销售额)
- 找有行业争议的商品(电动牙刷到底该不该买千元机?)
我认识个学生党,专做平价替代款测评。有期视频拿30元口红和三位数的专柜货比持久度,结局吃饭镜头故意拍得满嘴油光。就这还拿了三个国货品牌年度框架合作,你说气人不气人?
别信设备党的鬼话
拍摄装备这事真没那么玄乎。见过最绝的案例,有人拿外卖保温袋当反光板,清洁剂喷雾当干冰用。重点是把手机支架调到胸前高度——这一个视角最接近闺蜜聊天时的眼神接触。收音就更简易了,躲在衣橱里录能自动过滤楼下广场舞噪音。
要说投资转化率最高的设备,我觉得是块白板。花300块买张桌面背景板,但别擦太干净,留点口红试色痕迹才显真实。看一看那些播放量高的视频,哪个不是背景里乱得跟刚打完仗似的?
说说我的作死经历
去年不信邪跟风测网红代餐粉,结局上来就怼着包装袋念成分表。播放量惨到要用显微镜找,评论区清一色"像极了被老师点名背书"。后来改走戏精路线,把代餐粉做成凉皮、包饺子,乃至倒进香薰机玩氛围感。现在这系列播放量稳定在20万+,还能接健康零食商单。
最近在尝试测评暗黑料理,上周刚把螺蛳粉汤底做成冰淇淋,居然有品牌问能不能做联名款。你看,测评这行当,越是不正经越能出奇迹。
所以还在改第八版测评稿的同学啊,把你写好的文案撕了吧。抄起手边最离谱的东西当对照组,相机打开直接怼脸拍。记住,受众根本不关心商品本身,他们要的是三分钟逃离现实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