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主张以最少的成本
获得最大的网络媒体营销效果!

软文不会蹭热点?诸葛亮教你四两拨千斤


一、啥叫"借东风"?不就是搭顺风车嘛!

每次看到同行写的爆款文案范文,你是不是也纳闷——明明都是卖货,为啥人家的文章评论区热气腾腾,你的却像扔进深潭的石头?上周我帮朋友看店,她指着手机直叹气:"看一看人家卖辣条都能蹭上明星离婚的热搜!"

其实这事儿古人早玩明白了。三国里诸葛亮借东风烧赤壁,现在软文写作亦是这一个理儿——把别人家的流量变成自己的柴火。举一个栗子:去年某奶茶品牌乘着"秋天的第一杯鲜香奶茶"刷屏,立马推出"立秋三件套"套餐,当天营业额翻了三倍。


二、找东风得跟追剧一样勤快

上个月有个学员问我:"老师,我天天盯着热搜榜,咋就找不到能蹭的热点呢?" 我打开他的阅读记录一看——好家伙,全是行业专业论坛。这就好比在游泳池里捞海鲜,能捞着才怪!

正确姿势应是这样

  1. 早晚各刷三次热搜榜:别光看总榜,细分领域榜单藏着宝
  2. 养成截屏习惯:看到可能用上的热点马上存图
  3. 建个热点日历:传统节日、纪念日提前三个月准备

看一看这两个案例对比:

坐等热点 主动造势
某母婴店等儿童节 早教机构3月就开始铺垫"六一潜能测试"
茶叶商等清明节气 茶品牌提前一个月推"踏青茶席套装"

三、嫁接热点得像谈恋爱——注重门当户对

前阵子某火锅店硬蹭航天热点,搞出个"宇宙级锅底",被网友喷得直接下架。这事儿告诉我们:强扭的瓜不甜,强蹭的热点要命

稳妥蹭热三大定律

  1. 情绪共鸣>强行关联:母亲节别光推商品,讲讲"妈妈第一次学用智能手机"的故事
  2. 顺势延伸>不求甚解:暴雨天卖雨鞋不如教"雨天防滑小妙招"
  3. 留条退路>all in:准备两套方案,见势不对立马撤

举一个成功案例:某洗发水品牌在高考期间推"考场上最怕的头屑雨",结合考生焦虑心理,销售额暴涨200%。


四、东风来了得会"加料"

光会蹭热点不算本事,能把热点做成招牌菜才算是真功夫。就像川菜馆的招牌不是辣椒,而是怎么把辣椒做出十八般花样。

加料四件套

  1. 故事佐料:把商品融入热点事物的"幕后花絮"
  2. 数据酱汁:用检测报告/网民反馈加强可信承度
  3. 互动配菜:搞个"热点关联度投票"
  4. 视觉摆盘:P个商品与热点的创意合成图

上周看到个神操作:某文具品牌蹭《流浪地球》热度,把订书机包装成"行星发动机模型",还附送太空主题贴纸,00后们抢着晒朋友圈。


五、东风吹过了咋办?攒着!

去年冬奥会期间,有个卖羽绒服的学员愁眉不展:"谷爱凌的热度就一周,难道要天天追新热点?"我教他把所有冬奥相关素材分类存档,今年倒春寒时翻出来用,效果比当时还炸。

热点二次依靠三板斧

  1. 构建素材库:按"节日/赛事/社会事物"分类
  2. 定期翻新:给旧热点穿新衣,比如说"三年前的双减政令,现在孩子怎么样了"
  3. 混搭革新:把过气热点组合出新话题

像某母婴品牌就把"三胎政令"和"智能育儿"的老话题结合,搞出《三娃妈妈的24小时智能生指南》,阅读量破10万+。


六、小心!这些雷区踩不得

  1. 乱蹭负面热点
    × 某食品厂在疫情期推"病毒克星饼干"
    √ 消毒品牌科普"居家防护的正确姿势"

  2. 忽略时效性
    暴雨都过去三天了才发"雨天神器",黄花菜都凉了

  3. 自嗨式关联
    美妆品牌硬说"新款口红致敬神舟十四号",网友直呼"看不懂"

有个真实教训:某茶饮品牌在明星塌房时推"忘情水",本想玩梗却惹火烧身,最后公开道歉。


前两天路过菜商圈,听见卖菜大姐吆喝:"上海同款隔离蔬菜包!"把我给逗乐了。要我说啊,软文写作就像炒菜,热点是现成的食材,核心看厨师怎么搭配。别老想着搞什么满汉全席,有些时候一碗蛋炒饭蹭上"回忆杀"的热度,比龙虾鲍鱼还香。记住,东风不是等来的,是拿着网兜主动去兜的!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直编软文营销网 » 软文不会蹭热点?诸葛亮教你四两拨千斤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