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主张以最少的成本
获得最大的网络媒体营销效果!

软文写作到底是什么?如何让读者心甘情愿看广告?

你有没有刷到过那种看起来像故事的文章,读着读着突然发现是在卖货?比如说前几天我朋友转给我一篇《北漂五年终于买房,装修我却犯了这三个错误》,看着看着发现后半段全在推荐某款智能门锁。这种让鬼不觉不觉中接收广告消息的文字,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软文编写

一、揭开软文的真面目

软文说白了就是披着羊皮的狼——用故事、科普或新闻的外衣包裹广告内核。你肯定见过这样的场景:母婴账号分享育儿阅历,最后推荐了奶粉;美妆博主讲解护肤学识,顺带安利精华液。这种内容比直白的"买它!买它!"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就像往苦药里加了蜂蜜。

最近有个做微商的朋友跟我说,她发了三个月硬广没人理,后来改写《90后宝妈创业日记》,咨询量直接翻了五倍。这印证了软文的三大核心价值

  1. 降低防御心理:受众对广告有天生的抵触情绪
  2. 延长传播周期:优质内容会被反复转发
  3. 塑造专业形象:延续输出能构建行业权威

二、软文和硬广到底有啥不一样?

拿装修行业举一个栗子。硬广可能是:"XX装修公司周年庆,全包套餐直降3万!"而软文会写成:"在杭州打拼七年,我终于明白好装修的秘密..."前者像商场促销喇叭,后者像朋友深夜谈心。

这里还有个对比表更加直观:

硬广 软文
呈现样式 广告海报、弹窗 故事、教程、测评
受众感受 被迫接收 主动阅读
转化周期 即时冲动开销 长期品牌认知
成本投入 单次投放费用高 延续创作精力消耗大

三、新手常踩的五个大坑

上周有个刚入行的学员问我:"为什么我写的商品故事没人看?"看了他的文章发现,通篇都在吹嘘物质多高端,完全没考虑受众需要什么。这里整理出新手必避雷区

  1. 自嗨式写作:只顾吹商品多牛,不化解实际症结
  2. 数据堆砌:把技术参数当卖点(比如说"采用0.3微米滤芯")
  3. 忽视平台特性:把公众号长文直接发到抖音
  4. 标题党过火:"震惊!装修师傅打死不说..."这一类标题现在反而让人反感
  5. 缺乏行动指令:看完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嘛

有个血淋淋的案例:某智能马桶品牌写了篇《日本卫浴发展史》,从江户时代讲到现代科技,最后两句话才提到商品,阅读量还没公司团建通知高。

四、写出爆款文案范文的三个诀窍

我在某MCN机构偷师时,发现他们的内容总监有个黄金三角公式:痛点场景化+化解方案商品化+数据可视化。比如说写空调软文案例,不会直接说制冷快,而是描述:"38度的夏夜,孩子后背起满痱子翻来覆去睡不着...实测开启三分钟后,室温从32℃降到26℃"。

这里分享个实操框架:

  1. 开头埋钩子:"你绝对想不到,我家装修最值的投入是这一个"
  2. 中间造冲突:展示采用前/后的强烈对比
  3. 结尾给甜头:限时优惠或免费福利

最近帮一个灯具品牌写的《灯光设计师不会告诉你的个秘密》,特意在文末加了"转发文章截图客服领设计图"的福利,带来200+精准咨询。

五、从零开始上手训练

很多新手问:"我没有写作根基怎么办?"其实掌握三板斧就能入门:

  1. 扒案例:每天拆解三篇同领域爆文,标注转折点和植入位
  2. 改文案:找硬广改软文写作,比如说把"买一送一"改成"闺蜜收到后非要请我吃饭"
  3. 建素材库:分类整理好标题、痛点描述、转化话术

有个速成方法值得一试:用"诚然...不过..."造句。比如说:"诚然市面上净水器很多,不过能自动提醒换滤芯的不到10家"——这句话就暗藏商品卖点。

现在你该明白,为什么有些文章看着像聊天却能带货。上周看到个做茶叶的账号,用《爷爷的茶缸陪我度过的童》这种怀旧文,单篇卖出800斤普洱。说到底,软文拼的不是文采,而是把广告写成受众需要的内容。就像我师傅常提到的:"让人忘记在看广告的广告,才算是好广告。"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直编软文营销网 » 软文写作到底是什么?如何让读者心甘情愿看广告?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