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主张以最少的成本
获得最大的网络媒体营销效果!

软文营销乡村:让青山绿水变成流量密码

你知道吗?湖南有个小山村里,去年光靠写文章就赚了300多万!村口那棵300年的老樟树成了网红打卡点,村里滞销的土蜂蜜现在要提前半年预定。这可不是变魔术,而是实实在在的新闻营销在发力。


一、啥是新闻营销乡村?不就是发广告嘛?

(挠头)刚开始我也这么想。去年在浙江丽水亲眼见到,有个民宿老板写了篇《我在悬崖边种咖啡》,把自家种的咖啡豆和废弃茶厂改造过程写成连载故事。结局你猜怎么着?

  • 3个月文章阅读破百万
  • 民宿入住率从30%飙升到95%
  • 周边5个村子的笋干都卖脱销了

这时候我才明白,好的乡村软文就像山里的小溪——看着不起眼,但能养活整片山林。它和硬广最大的区别就像柴火灶和煤气灶:一个要慢慢添柴讲故事,一个直接开大火力推销。


二、村里要啥没啥,这玩意能成?

(拍大腿)我当初也这么问!直到在云南碰到种咖啡的老张。他们村有23户人家,最年轻的48岁,连抖音都不会拍。但老张做了三件事:

  1. 把咖啡种植日记写成《北纬25度的黑色黄金》
  2. 让城里来的客人手写体验便签贴在墙上
  3. 把烘焙失败的故事做成短视频

现在他们村的咖啡豆卖到每公斤380块,比星巴克的原料采购价还高。你看,核心不是比谁设备高级,而是比谁会把日常琐事变成好故事


三、具体该咋操作?手把手教你入门

记得第一次帮村里软文写作,我面朝电脑发呆了俩小时。后来总结出这一个土方法四步走

第一步:找记忆点
村头老井打水的嘎吱声
灶台上熏黑的腊肉
晒谷场上的竹编筛子

第二步:套现成模板
试试这一个公式:
【意外反差】+【感官描写】+【时间痕迹】
比如说:"上海白领辞职来煮猪食"(反差)、"揭开木锅盖的刹那,蒸汽带着玉米香糊了眼镜"(感官)、"灶台砖缝里嵌着二十年的油垢"(时间)

第三步:埋转化钩子
千万别直接放购物链接!试试这些小心机:
文章里藏个"腊肉腌制秘方缺了第5步"
故事结尾留个"老茶农不肯说的三道火候"
照片角落拍半个特色农商品包装

第四步:做场景嫁接
去年帮陕西苹果园写的爆文,就是把苹果和考研故事绑在一起:《自习室桌上的延安红》,让备考学生觉得吃这苹果就能沾上学霸运气。


四、新人最容易栽的三大坑

(叹气)我也翻过车啊!前年给赣南脐橙写推文,用了"果中爱马仕"这种词,结局被网友喷成筛子。总结出血泪教训:

① 别把村民写成器械人
×错误示范:"七旬老人每天工作18小时"
√正确操作:"王阿婆说乘着眼睛还能看见光,想给孙子留个橙园"

② 少用滤镜说实话
有个村子的茶园推文写了"晨雾中采茶",其实照片是洒水车造的假雾气,被揭穿后口碑直接崩盘

③ 警惕数据虚荣
上次看到篇10w+爆文,结局转化率才0.3%。后来改成精准投给宝妈群体的3000阅读量文章,反而卖出800罐土蜂蜜


五、这事真能长久吗?看一看这些活例子

安徽有个"博士村",去年开始让返乡青年写《村里走出的28个博士》,现在成了研学基地。更绝的是贵州的苗寨,把古老歌谣翻译成盲盒纸条,买绣品随机送歌词,复购率直接翻倍。

最让我震撼的是河北菜农老李。他每天用语音记录种菜心得发到听书平台,现在有帮忠实听众定期开车来买"老李念过的白菜"。


说点实在的(敲黑板)

搞乡村新闻营销,千万别想着爆红。就像我们村腌酸菜,得一层层码实在了才可以出味。最近在帮四川老乡弄李子园,准备写个《被鸟吃剩的果子才甜》系列。你说这能火吗?不知道,但至少每个来看鸟的游客,都会带两斤李子走。

记住啊,写乡村故事不是编童话。上次见个小编把贫困户写成世外高人,老爷子本人看到文章,拿着旱烟杆追了他二里地。真实的故事自带热度,比你不假思索编的强百倍。

(突然想起)对了,千万别在文章里写"天然无污染",现在城里人精着呢。上次有人这么写,结局网友带着检测仪就来打假了...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直编软文营销网 » 软文营销乡村:让青山绿水变成流量密码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