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主张以最少的成本
获得最大的网络媒体营销效果!

餐饮老板必看!3招让顾客自动找上门的软文秘籍

你家饭菜明明很好吃,为啥客人就是不上门?我表哥开的川菜馆子,厨师是成都挖来的老师傅,开业三个月天天拍苍蝇。后来他发了条"后厨监控流出"的视频,好家伙,第二天排队排到马路牙子。今天咱们就唠唠,餐饮人怎么用软文把开销者"骗"进门。


为啥你发的传单都进了垃圾桶?

先看组数据:2023年餐饮店传单平均转化率0.3%,但好的新闻推广平台可以达到8%!楼下张姐的饺子馆,把"新店8折"改成"北方媳妇教你调万能蘸料",外卖单量直接翻番。重点来了——现在人吃饭不只为填肚子,他们要的是体验感

举一个活例子:老城区有家牛杂店,老板每天在抖音直播熬汤过程。从凌晨4点挑牛骨开始拍,熬到中午汤色变奶白,配文就一句"街坊等了12年的老味道"。现在想吃都得提前预约,不然根本抢不到。


新手必学的软文三板斧(附效果对比)

类型 适用场景 成本 见效速度 操作难易度
故事型 老字号/特色店 慢热
攻略型 网红店/新店 较快
互动型 连锁品牌 最快

别小看故事型软文广告500字,城西有家面馆更绝。老板把爷爷辈的揉面手艺写成《一根擀面杖的百年漂流》,文章被本地媒介转了七八次。现在外地游客来旅游,都需要拖着行李箱去打卡。


第一招:把菜单写成连续剧

千万别学那些只会发"今日特价"的店!教你个狠招:把招牌菜拆成系列故事。比如说卖小龙虾的,可以写:

  • 周一:《虾农老李的凌晨三点》
  • 周三:《厨师长绝不外传的洗虾秘诀》
  • 周六:《武汉妹子教你嗦虾不脏手》

有个做酸菜鱼的店玩得更溜,他们把鱼片厚度写成《0.15cm的哲学》,还搞了个"挑战用鱼片当尺子"的活动。你猜怎么着?三个月做成地域热门榜第一。


第二招:让开销者给你当编剧

朋友开的奶茶店最近火了,秘诀竟然是让开销者写文案!他们在杯套上印"写下你想听的土味情话",收集了2000多条投稿。现在每周推出一款"网友特调",配上投稿故事,销售额比招牌商品还高。

记住这一个公式:真实故事+情感共鸣=自来水流量。城南有家火锅店更会玩,让开销者在等位时写"前任糗事",优秀作品直接送霸王餐。现在年轻人排队都不是为了吃饭,就等着看故事墙更新。


第三招:把促销藏进实用攻略

还在发"满100减20"?教你个四两拨千斤的法子:

  1. 夏天卖烧烤的,就写《冰啤酒配烤串不拉肚子指南》
  2. 做轻食的,来篇《打工人带饭不馊的5个妙招》
  3. 甜品店可以搞《生理期放肆吃不胖秘籍》

西区有家包子铺靠这招绝地翻盘。他们拍了组《冷冻包子复活术》,教人怎么用蒸锅还原刚出笼的口感。结局不但堂食涨了,冷冻包装销售额直接翻了五倍。


这些坑我替你踩过了!

上个月帮人改餐饮软文案例100字,发现十个老板九个栽在这:

  1. 在美食图里加色彩斑斓的促销文字(看着像电线杆广告)
  2. 把后厨拍得跟测验室似的(开销者要的是烟火气)
  3. 总强调"祖传秘方"(现在年轻人更信检测报告)

最惨的是某网红奶茶店,非要在推文里放加盟热线,结局被粉丝骂"吃相难看"。后来改成分享开店趣事,咨询量反而多出三倍。


说点掏心窝的话

在餐饮圈混了八年,发现个怪现象:活得久的店,软文都带着人味儿。就像东门那家开了二十年的糖水铺,老板娘每周在朋友圈写《街坊故事会》,从高考生写到退休大爷,看着像唠家常,实则把新品推荐藏得严严实实。

最近拿到个内部数据:连续发三个月生活化软文的餐饮店,开销者推荐率比硬广店铺高出60%。这就像谈恋爱,天天喊"我爱你"肯定烦,但假若每天分享点小确幸,关系反而更长久。你品,你细品。

最后甩个绝招——下次软文写作前,先把手机给店里阿姨看一看。假若她可以看懂还说有意思,这文案准能火。记住咯,餐饮软文案例100字不是写给同行看的,是要让隔壁王婶看得流口水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直编软文营销网 » 餐饮老板必看!3招让顾客自动找上门的软文秘籍

分享到: 生成海报